[发明专利]发酵制造系统与发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17025.2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9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卓金星;王志猛;王锦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金星;王志猛;王锦燕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00 | 代理人: | 张晶,郭佩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制造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发酵制造系统与一种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发酵方法,先对发酵槽进行杀菌,接着投入培养基,之后封槽进行加温杀菌,再经冷却后投入菌种进行发酵,待发酵完成并出料后,即须进行发酵槽的清洗并再次杀菌,才能再次投入培养基进行下一次的发酵过程。
然而,上述方法有诸多缺点:首先,由于发酵槽容积大,加温杀菌的时间常常需要至少两小时,且杀菌温度须高于150℃,不仅于此,要将一整桶的培养基冷却至能够进行发酵,又需要2至3小时,整个发酵方法极为耗时,又耗费能源,更有部分培养基焦化的可能;再者,每次发酵完成后即须进行清洗与再次杀菌才能再投入新的培养基,同样拉长了发酵的程序,无法连续地进行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制造系统与一种发酵方法,能简化过程、提高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包含一第一发酵槽、一杀菌机构、一培养基供应源与一菌种供应源。
该第一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一培养基入口、一第一菌种入口与一第一出料口;该杀菌机构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培养基入口连接;该培养基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供应一培养基;该菌种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菌种入口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供应一菌种;其中,该培养基供应源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的高温杀菌后,经冷却后经由该第一培养基入口进入该第一发酵槽中,该菌种供应源将该菌种经由该第一菌种入口投入该第一发酵槽,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一产物,该第一产物经由该第一出料口离开该第一发酵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杀菌机构与所述第一培养基入口之间的管路更具有一阀体,所述培养基供应源与所述杀菌机构之间的管路也具有一阀体,所述杀菌机构包含一高温杀菌部与一低温冷却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在所述杀菌机构中停留的时间为20分钟,杀菌的温度为110℃至150℃。
更进一步地,更包含一第二发酵槽,该第二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二培养基入口、一第二菌种入口与一第二出料口,该第二培养基入口与所述杀菌机构经由管路连接使所述培养基能进入该第二发酵槽,该第二菌种入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使所述第一产物能进入该第二发酵槽中,所述培养基与所述第一产物在该第二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二产物,该第二产物通过该第二出料口离开该第二发酵槽,其中该第二发酵槽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发酵槽的容积。
更进一步地,更包含一第三发酵槽,该第三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三培养基入口、一第三菌种入口与一第三出料口,该第三培养基入口与所述杀菌机构经由管路连接使所述培养基能进入该第三发酵槽,该第三菌种入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使所述第二产物能进入该第三发酵槽中,所述培养基与所述第二产物在该第三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三产物,其中该第三发酵槽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发酵槽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菌种供应源包含一蠕动马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包含:一第一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一杀菌机构,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连接;一培养基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供应一培养基;一菌种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连接于该杀菌机构与该第一发酵槽之间的管路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供应一菌种;其中,该培养基供应源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的高温杀菌后,经冷却后进入该第一发酵槽中,该菌种供应源将该菌种投入该第一发酵槽,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一产物,该第一产物离开该第一发酵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发酵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槽内杀菌:对一第一发酵槽内部进行杀菌;投入培养基:对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培养基,其中该培养基由一培养基供应源供给予一杀菌机构进行杀菌后再经由管路投入该第一发酵槽;投入菌种:一菌种供应源对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菌种;发酵: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进行发酵以形成一第一产物;出料:该第一产物自该第一发酵槽排出。
更进一步地,在“出料”步骤后,更继续依序循环“投入培养基”、“投入菌种”、“发酵”、“出料”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金星;王志猛;王锦燕,未经卓金星;王志猛;王锦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7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间微藻光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测序反应小室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