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抗菌仿真假发丝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706439.5 | 申请日: | 2016-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5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见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1/07;D01F1/10;D01F11/08;D01D13/00;D01D5/08;D01D10/02;A41G3/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董金国 |
| 地址: | 050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抗菌 真假 发丝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阻燃抗菌仿真假发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聚酯材料80~90%,阻燃剂5~11%,抗菌剂2.5~6%,分散剂0.3~3%,抗氧剂0.2~0.5%,色母粒2-5%,所述聚酯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混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比计为PET:PBT:PTT=(50~80%):(10~25%):(1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仿真假发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包括质量比为2:1的主阻燃剂和协效剂,所述主阻燃剂为磷酸芳基烷酯、三(二溴苯基)磷酸酯或溴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协效剂为纳米层状硅酸盐(LS)、纳米五氧化二锑、纳米三氧化二锑、纳米膨润土中的两种或三种;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蜡和乙撑双硬脂酰胺,质量比为1:2;所述抗氧剂为质量比2:1的抗氧化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抗氧化剂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的混合物。
3.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阻燃抗菌仿真假发丝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聚酯材料干燥:将聚酯材料干燥至水分在50PPM以下;
(2)混配造粒:按所述配方要求配比称取干燥后的聚酯料和各助剂原料,混配后造粒得到阻燃抗菌切片;
(3)融纺成型:将步骤(2)所述切片原料再次干燥后,水分控制在50PPM以下,通过纺丝机熔融挤出,依次经过冷却熔融挤出、冷却定型、上油、拉伸及冷却绕卷纺丝成型步骤;
(4)纺丝后处理:经过烘箱再次对(3)步骤产品进行热定型,洗涤,干燥,完成后处理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是在80~140℃下干燥4~12小时,至水分在50PP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是各原料混配后经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造粒切片,造粒温度为210~26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融纺成型中熔融挤出的具体过程为:将所述切片干燥后,投入到纺丝机中熔融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依次通过过滤网和分流板后到喷丝板,由喷丝孔喷出熔体细流;其中熔体温度为230~265℃,熔体压力为4~9MPa;计量泵速度在25~30 r/min;喷丝板的喷丝孔直径为0.10-0.35mm、纺丝机螺杆长径比为2.5;
步骤(3)中,所述冷却定型是采用环吹风急骤冷却的方式对喷出的熔体细流进行冷却,环吹风的温度为20~25℃,速度为0.6~1.0m/s,湿度为60~85%;
步骤(3)中,所述上油是采用油轮上油方式,通过环吹甬道与油轮接触完成对定型丝的上油;所采用的油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平滑剂20-60份,乳化剂10-30份,抗静电剂5-10份,其中,所述平滑剂为聚氧化蜡;所述乳化剂为辛苯昔醇;所述抗静电剂为双(2-羟乙基)氢化烷基胺;油剂与去离子水按照1:1重量比混合后使用;
步骤(3)中,所述拉伸是采用热辊导丝器进行拉伸处理,拉伸倍数为4~5倍,热辊导丝器的数量为5-7组,温度为40-120℃,丝束成品含油量0.5~0.9%(w/w);
步骤(3)中,所述冷却绕卷是将拉伸丝经过冷辊导丝器再定型后卷绕在筒管上,卷绕的速度为3500~4000m/min,冷辊导丝器的数量为5-7组,温度为60-2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热定型是在旋转烘箱内进行,热定型的温度为120~180℃,时间为5-12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洗涤是在洗涤槽中完成,添加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净洗剂,水温为40-60℃,完成表面油污和析出物清除,冲洗干净,然后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见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见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64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