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5312.1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4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祺明;朱成;马培义;张友皇;徐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宋少华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式双 离合器 变速箱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箱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典型的湿式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由两个同轴嵌套或平行布置的离合器,同轴且内外嵌套布置的两根输入轴,两根平行布置的输出轴,布置在输出轴上的多个同步器装置,多个换挡拨叉以及一个差速器组成。变速器奇、偶数挡输入齿轮分别布置在两根输入轴上,通过两个离合器的切换以及不同同步器动作,经由不同输出轴实现扭矩变换和输出,其传递动力流为:发动机输出扭矩-变速器输入轴-双离合器-变速器输出轴-车轮,在整个动力流的传递过程中,双离合器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结合、释放。
经济模式是一种经济驾驶模式,在具备该模式的车型中,发动机上的控制模块进入经济模式后,会通过牺牲一定的动力性能来获得燃油经济性。但现有技术中的燃油经济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经济开关的打开信号;
判断当前变速箱状态是否允许进入经济模式;
如果是,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发动机进入经济模式;
将变速箱当前换挡图切换到经济换挡图。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判断当前变速箱状态是否允许进入经济模式具体包括:
判断变速箱的离合器和油路系统是否不存在故障;
如果是,则允许进入经济模式。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判断当前变速箱状态是否允许进入经济模式还包括:
判断换挡杆是否在前进挡的位置,且是否没有换挡操作;
如果均是,则允许进入经济模式。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发动机进入经济模式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向TCU发送第三控制信号以使TCU进入经济模式。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判断当前变速箱状态是否允许进入经济模式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如果否,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发动机不进入经济模式。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标志位。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第二标志位。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接收经济开关的打开信号之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启动经济开关;
发动机控制器将硬线信号转换为CAN信号。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判断变速箱的离合器和油路系统如果不存在故障,则允许进入经济模式具体包括:
检测主油路压力控制阀、离合器压力控制阀、离合器冷却流量控制阀和开关电磁阀的工作状态;
如果工作状态正常,则允许进入经济模式。
如上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判断换挡杆是否在前进挡的位置,且是否没有换挡操作具体包括:
检测挡位压力控制阀、换挡流量控制阀和选挡控制阀的工作状态;
如果能够正常保持设定的工作状态,则换挡杆在前进挡的位置,且没有换挡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在发动机进入经济模式后,将变速箱换挡图切换到经济换挡图,从而使变速箱在发动机进入经济模式后也进入经济模式,进而使变速箱与发动机实现经济模式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进一步地,TCU在发动机进入经济模式之后再进入,避免了由于发动机判断条件的变化,导致发动机反复进出经济模式,而造成频繁切换换挡图的问题,提高了换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53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电式单向离合器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自动变速箱离合器控制比例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