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力墙用矩形多肢箍筋焊接装置的钢筋夹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7166.2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8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芳;魏奇科;王振强;王维说;王永超;李智能;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B23K11/36;B23K3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梁展湖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力 矩形 多肢箍筋 焊接 装置 钢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剪力墙箍筋焊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用矩形多肢箍筋焊接装置的钢筋夹送结构。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载荷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载荷的墙体,能够起到防止结构受水平荷载破坏的作用。剪力墙是通过在钢筋骨架上浇筑混凝土来构筑成型,其中的钢筋骨架由纵筋和箍筋固定连接而成,矩形多肢箍筋是剪力墙上常用的一种箍筋。
目前,矩形多肢箍筋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加工制得:首先,制作一个箍筋固定模架(如图2所示),将矩形钢筋和多根待焊接的箍筋肢条安装在箍筋固定模架上;然后,焊接工人利用焊枪将矩形钢筋和箍筋肢条焊接固定,即完成矩形多肢箍筋的加工。但上述矩形多肢箍筋的加工方式耗时耗力,效率较低,已难以满足高效高质制作的要求了。
基于此,本申请人已于2016.5.1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申请号为201610304854.8,名为“多肢矩形箍筋焊接装置”的技术方案(图1)来解决上述矩形多肢箍筋加工方法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但上述多肢矩形箍筋焊接装置仍存有不足之处:
矩形钢筋和箍筋肢条需人工将其逐一安装到箍筋固定模架,这样操作起来仍较为繁琐耗,限制了矩形多肢箍筋加工效率的提升。故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能够自动焊接加工矩形多肢箍筋的焊接装置,采用该焊接装置来使得矩形钢筋能够在焊接机的下焊接电极上平移接触,并使得矩形钢筋上与下焊接电极上平移接触的部分形成肢条焊接位,从而可在肢条焊机位处放置肢条,即可焊接加工制得矩形多肢箍筋。
但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自动夹送矩形钢筋,并使得矩形钢筋在焊接机的下焊接电极上平移是亟需考虑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自动夹送矩形钢筋,并使得矩形钢筋在焊接机的下焊接电极上平移的剪力墙用矩形多肢箍筋焊接装置的钢筋夹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剪力墙用矩形多肢箍筋焊接装置的钢筋夹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送支承结构、夹送滚体机构和驱动电机;
所述夹送支承结构整体邻近焊接机设置;所述夹送滚体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夹送支承结构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相连;
所述夹送滚体机构的轴向与焊接机的下焊接电极的两个电极头的排布方向相平行,且由所述夹送滚体机构的输出口输出的矩形钢筋的下表面能够与下焊接电极的两个电极头的上表面平行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夹送支承结构包括支撑架和支撑座;
所述支撑座为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两个,且两个支撑座的排布方向与下焊接电极的两个电极头的排布方向相平行;
所述夹送滚体机构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压轮和驱动轮,所述压轮和驱动轮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支撑座之间,且所述驱动轮的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相连。
作为优选,上述钢筋夹送结构还包括钢筋导向结构,所述钢筋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为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座的前侧端的两个,且两个导向块上具有正对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分别内凹形成有一个前后导通的导向槽,两个侧面上的导向槽共同用于供矩形钢筋通过并使其长度方向两侧的钢筋对准驱动轮和压轮之间的输送口。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槽前端具有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导向结构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为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座的后侧端的两个,两个导向板在与驱动轮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正对的两个竖直导向面,两个竖直导向面用于与驱动轮和压轮输出的矩形钢筋宽度方向的两端贴合并导向限位。
作为优选,上述钢筋夹送结构还包括肢条正位结构,所述肢条正位结构包括正位气缸,所述正位气缸为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座上后侧端的两个,且两个正位气缸的活塞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正位推板,两个正位推板在两个支撑座的排布方向上具有正对的两个竖直推面,两个竖直推面用于推抵搭接在矩形钢筋上的肢条的端部。
作为优选,上述钢筋夹送结构还包括宽度调节结构,所述宽度调节结构包括导轨、移动台和限位结构;
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且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与下焊接电极的两个电极头的排布方向相平行;所述移动台固定安装在任意一个支撑座的下端,且滑动配合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固定所述移动台;
所述宽度调节结构还包括所述驱动轮和压轮,且驱动轮和压轮的轴向与两个支撑座的排布方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7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