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控制阀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2182.1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9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熙隆;王萍;孔卫凯;毛楚男;宋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控制阀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油气悬架在重型、超重型越野车上应用也愈加广泛,油气悬架需要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单元来实现车身姿态的调整,油气悬架在非高度调节下应具有良好的车身姿态保持功能,同时根据需要油气悬架应具备刚弹性转换功能。
目前各车辆底盘油气悬架高度调节及车身保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换向阀及调速阀来实现车身姿态的调整,同时利用液压锁(液控单向阀或平衡阀)来实现车身姿态的保持;另一种是利用换向阀及调速阀来实现车身姿态的调整,同时利用手动球阀实现车身姿态的保持。但目前采用的换向阀及调速阀存在集成度不高、结构庞大及泄漏量偏大等不足;液压锁具有结构庞大及泄漏量偏大等不足,手动球阀具有操作繁琐及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不足。另外,目前油气悬架刚弹性功能主要通过操作手动阀完成,具有操作繁琐及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不足。
因此在油气悬架高度调节或实际需要过程中,急需一种能够自动控制刚弹性转换的集成式控制阀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了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控制阀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气悬架的刚弹性转换一般使用手动阀操作,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控制阀组,包括一阀块,在所述阀块上安装有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第一调速阀、第二调速阀、蓄能器;在所述阀块内部开设油道,在所述阀块的外表面开设悬架外接油口、进油口、回油口、蓄能器安装接口;
在所述阀块上,所述悬架外接油口利用油道依次与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通;
在所述阀块上,所述蓄能器安装油口利用所述油道依次与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蓄能器安装油口连接所述蓄能器;
所述第一调速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调速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所述第二调速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调速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所述悬架外接油口通过管接头与油气弹簧连接、所述回油口通过管接头与液压系统回油管路连接、所述进油口通过管接头与液压系统进油管路连接;
当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铁、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铁得电时,在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阀芯、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阀芯、所述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阀芯、所述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阀芯作用下,所述油气悬架内部的第一部分油液位于所述油气弹簧、所述悬架外接油口、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油气悬架内部的第二部分油液位于所述蓄能器、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之间,由于油液具有良好的不可压缩性能,此时即实现了所述油气悬架弹性向刚性的转换;
当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断电时,所述油气悬架内部的第一部分油、所述油气悬架内部的第二部分油液连通,所述油气悬架通过油液压缩或拉伸蓄能器内部气体容积的方式实现向上或向下跳动,此时即实现了所述油气悬架刚性向弹性的转换。
优选的,在所述阀块的外表面还开设有第二测压接头的安装接口;
所述悬架外接油口还利用所述油道与所述第二测压接头的安装接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测压接头的安装接口和所述第二测压接头连接;
利用所述第二测压接头对所述悬架外接油口的压力进行检测。
优选的,在所述阀块的外表面还开设有第一测压接头的安装接口;
所述蓄能器安装油口还利用所述油道与所述第一测压接头的安装接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测压接头的安装接口和所述第一测压接头连接;
利用所述第一测压接头对所述蓄能器安装油口的压力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2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散热的笔记本
- 下一篇:一种防冻型热管暖风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