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火箭推进的四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1408.6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4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潮;李娴;陈欢;黎桪;杨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30 | 分类号: | B64C1/30;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火箭 推进 四旋翼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由火箭运载发射至高空的四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垂直起降的无人飞行器,通过对称安装的四个螺旋桨提供动力,克服自身重力,进行自主或遥控飞行,并且能够携带一定载荷,可搭载摄像机等进行拍摄或其它任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带载能力强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由于四旋翼飞行器机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现今已广泛用于军事或民用场合,执行各类型任务。四旋翼飞行器通过自带的电池或者燃料作为驱动电机的能量,通过四个螺旋桨产生的升力克服自身的重力飞行。由于螺旋桨能够提供的动力及携带载荷能力有限,其飞行时间一般限制在30分钟内,飞行的高度一般低于500米,飞行半径一般小于1千米,不可执行高空远航程任务。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四旋翼飞行器与火箭结合,将弥补四旋翼飞行器不可执行高空远航程任务的这一缺陷。同时设计了一种轻质、能够手动折叠和自动展开的新型四旋翼飞行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火箭运载的四旋翼飞行器,包括一个四旋翼飞行器、以及装载所述四旋翼飞行器的火箭。四旋翼飞行器装载在火箭的整流罩内部,由火箭发射升空。到达指定高度后,四旋翼飞行器从火箭的整流罩中弹出,单独执行巡航、拍摄等高空远航程任务。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由于火箭能够提供给四旋翼飞行器的空间有限,四旋翼飞行器的结构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在放入火箭的整流罩内部空间时,四旋翼飞行器结构手动折叠,以便安装在火箭狭小空间内,当火箭送达指定高度时,四旋翼飞行器自动从火箭的整流罩中弹出,并将在火箭的整流罩内部已经折叠状态的自身结构自动展开(主要是旋臂顺时针展开),由此完成四旋翼飞行器由折叠状态到飞行状态的转变。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适用于火箭推进的四旋翼飞行器,该四旋翼飞行器装载在火箭的整流罩内部,通过火箭将四旋翼飞行器发射到指定高度;
该四旋翼飞行器上设有无刷电机(7A、7B、7C、7D)、螺旋桨(6A、6B、6C、6D),A无刷电机(7A)的输出轴上安装有A螺旋桨(6A),B无刷电机(7B)的输出轴上安装有B螺旋桨(6B),C无刷电机(7C)的输出轴上安装有C螺旋桨(6C),D无刷电机(7D)的输出轴上安装有D螺旋桨(6D);
其特征在于:四旋翼飞行器还包括有旋臂(1)、机身架(2)、旋臂展开锁定组件(3)、主轴(4)和支架组件(5);
支架组件(5)包括有第一面板(51)、第二面板(52)、第三面板(53)、第一竖板(54)、第二竖板(55)、以及多个支撑柱;
BA支撑柱(51A)、BB支撑柱(51B)、BC支撑柱(51C)、BD支撑柱(51D)设置在第一面板(51)与第二面板(52)之间;
支撑柱CA支撑柱(52A)、CB支撑柱(52B)、CC支撑柱(52C)、CD支撑柱(52D)设置在第二面板(52)与第三面板(53)之间;
AA支撑柱(5A)、AB支撑柱(5B)、AC支撑柱(5C)、AD支撑柱(5D)设置在第二面板(52)与机身架(2)之间;
第一竖板(54)设置在BA支撑柱(51A)与BD支撑柱(51D)之间;第二竖板(55)设置在CA支撑柱(52A)与CD支撑柱(52D)之间;第一面板(51)与第二面板(52)之间的空间里安装有电源模块(50);第二面板(52)与第三面板(53)之间的空间里安装有控制模块(40);
旋臂(1)的中部设有A通孔(1A)、A半圆弧凸起(1A1)和B半圆弧凸起(1A2);该A半圆弧凸起(1A1)卡合在轴套(3F)的A挡块(3F2)处;该B半圆弧凸起(1A2)卡合在轴套(3F)的B挡块(3F3)处;该A通孔(1A)用于主轴(4)穿过;旋臂(1)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B螺旋桨(6B)的右圆环端(1B),旋臂(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D螺旋桨(6D)的左圆环端(1C);
机身架(2)的左端设有左支臂(2C),所述左支臂(2C)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C螺旋桨(6C)的左圆环端(2C1);机身架(2)的右端设有右支臂(2B),所述右支臂(2B)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A螺旋桨(6A)的右圆环端(2B1);机身架(2)的机身本体(2A)上设有用于主轴(4)穿过的B通孔(2A1)、用于安装旋臂展开锁定组件(3)的十字通孔(2A2)、以及实现机身本体(2A)减重的减重孔(2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1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置翼太阳能无人机
- 下一篇:船舶艉管安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