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5326.0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0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邢绍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正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F04C18/344;F04C29/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地址: | 2655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压缩机 冷却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油气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制造业、加工中心及建筑业等领域中,许多工作都是依靠压力气体来实现的,压力气体主要来源于空气压缩机,随着电气化设备的广泛发展和普及,电动空气压缩机越来越普及。现有电动空气压缩机主要包括有润滑和无润滑两种,其中无润滑的电动空气压缩机由于没有润滑油的保护使零件部件直接接触,导致压缩机构磨损快、寿命低,同时由于没有润滑油的密封作用,无油润滑电动空气压缩装置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有润滑油的电动空气压缩机在润滑油的作用下不仅能够保证各零部件良好的润滑,而且可以作为冷却介质将空气压缩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保证空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但现有电动空气压缩机的气路设置不合理,油气混合物的流通路线较短,油气混合物与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油气混合物不能充分的利用壳体散热装置散热造成散热装置的浪费,因此油气混合物中的润滑油无法充分与冷却装置接触传递热量,不能充分发挥润滑油作为冷却介质所起的作用,导致空气压缩机内部温度过高,最终影响空气压缩机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它具有结构简单、润滑良好、油气混合物在空气压缩机内的流通路线延长,油气混合物与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散热充分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包括油气冷却壳体,所述油气冷却壳体一端与电动机连接,另一端与端盖连接,在油气冷却壳体内设有隔套,所述隔套两端分别与油气冷却壳体和端盖密封相连,隔套与油气冷却壳体之间设有油气冷却腔,油气冷却壳体内还设有压缩装置,压缩装置与隔套之间设有保压腔,所述油气冷却壳体上设有连通压缩装置和油气冷却腔的排气管,所述隔套底部设有若干油气通气孔,所述油气冷却壳体底部设有润滑油,所述隔套内壁与端盖之间设有与保压腔连通的间隙,所述端盖内设有端盖排气管,端盖排气管的入口与间隙连通,端盖外侧设有油气分离器壳体,油气分离器壳体内设有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与端盖排气管的出口连通,油气分离器壳体通过端盖上设有的回油阀和回油管与压缩装置或油气冷却壳体底部连通。
所述隔套一端与油气冷却壳体之间设有壳体密封圈,另一端与端盖之间设有端盖密封圈。
所述隔套外壁两端与油气冷却壳体之间分别设有壳体密封圈和端盖密封圈。
所述隔套端部与油气冷却壳体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部与端盖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隔套与油气冷却壳体和端盖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密封胶。
所述油气冷却壳体外壁上设有若干散热筋。
所述压缩装置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偏心设计在定子内,转子上设有若干滑片,所述滑片将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空腔分隔成若干工作腔,工作腔通过回油管和回油阀与油气分离器相连通。
所述油气分离壳体底部通过润滑油导管与压缩装置、电动机转轴连通。
所述油气分离器壳体上设有排气口。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油气一级冷却
电动机启动带动空气压缩机工作,空气压缩机中的压缩装置对空气进行压缩,压缩装置将含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即油气混合物排出,经油气冷却壳体上的排气管排入油气冷却腔内,油气混合物与油气冷却壳体内壁及隔套外壁不断碰撞,使油气混合物中的部分油分子不断附着在油气冷却壳体内壁及隔套外壁上聚合形成油滴,油滴沿油气冷却壳体内壁或隔套外壁流入油气冷却壳体底部,在流动过程中油滴携带的热量充分传递到油气冷却壳体上,油气冷却壳体再将热量经散热筋传递到外界,实现油气一级冷却;
第二步,油气二级冷却
隔套两端分别与油气冷却壳体和端盖进行密封设计,油气冷却腔内的油气混合物经油气一级冷却后只能在压力的作用经隔套底部的油气通气孔流入保压腔内,油气混合物从油气通气孔流入保压腔时与油气冷却壳体底部的低温润滑油充分接触,油气混合物中的热量传递给低温润滑油,实现油气混合物的二级冷却;
油气混合物进入保压腔后,保压腔内的压力上升,使得油气冷却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经润滑油导管进入压缩装置、电动机转轴等零部件实现润滑,同时润滑油进入压缩装置内,能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
第三步,油气三级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正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正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5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袋(肉香味110克)
- 下一篇:紧凑型夹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