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565774.8 | 申请日: | 2016-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4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姚嘉;卢伟;刘明佳;栾积毅;韩平;邢蕾;刘向东;郭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0R21/3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迟芳 |
| 地址: | 154007 黑龙江省佳***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保护 行人 汽车 前置 装置 | ||
1.一种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底板(2)、触发杆(3)、凸轮机构(4)和举升机构(5),汽车的前保险杠(1)通过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触发杆(3)位于底板(2)上且其前端与前保险杠(1)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杆(3)的后端铰接在凸轮机构(4)上,凸轮机构(4)的上方设置有举升机构(5),所述凸轮机构(4)通过举升机构(5)与汽车的发动机罩体(6)相连接,汽车的发动机罩体(6)在举升机构(5)的调节下作出朝向前保险杠(1)的倾斜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4)包括底座(4-1)、凸轮本体(4-2)、第一连杆(4-3)和第二连杆(4-4),所述底座(4-1)可拆卸连接在底板(2)上,所述凸轮本体(4-2)铰接在底座(4-1)上,凸轮本体(4-2)的一侧面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4-3)和第二连杆(4-4),所述第一连杆(4-3)的一端铰接在凸轮本体(4-2)上,第一连杆(4-3)的另一端与触发杆(3)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4)的一端铰接在凸轮本体(4-2)上,所述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铰接在举升机构(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举升机构(5)包括连接销(5-1)、下部支撑件(5-2)、第一弹簧(5-3)和安全锁销(5-4),所述下部支撑件(5-2)远离前保险杠(1)设置且其位于发动机罩体(6)的下方,所述下部支撑件(5-2)的底部通过连接销(5-1)与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弹簧(5-3)设置在下部支撑件(5-2)和发动机罩体(6)之间,所述安全锁销(5-4)穿设在第一弹簧(5-3)内,所述安全锁销(5-4)包括上部连接件(5-4-1)、下部连接件(5-4-2)、上组成销(5-4-3)、下组成销(5-4-4)、内筒(5-4-5)和锁杆(5-4-6),上部连接件(5-4-1)、上组成销(5-4-3)、下组成销(5-4-4)和下部连接件(5-4-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上部连接件(5-4-1)的上端与发动机罩体(6)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下部连接件(5-4-2)的下端与下部支撑件(5-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上组成销(5-4-3)和下组成销(5-4-4)均为空心结构且内筒(5-4-5)设置在上组成销(5-4-3)和下组成销(5-4-4)之间形成空腔内,内筒(5-4-5)的底部与下组成销(5-4-4)固定连接,所述锁杆(5-4-6)穿过上组成销(5-4-3)与内筒(5-4-5)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包括至少两组弹力调节件,至少两组弹力调节件依次设置在汽车的前保险杠(1)上,每组弹力调节件包括第二弹簧(8-1)、定位底座(8-2)和连接柱(8-3),定位底座(8-2)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连接柱(8-3)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底座(8-2)上,所述连接柱(8-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1)上,第二弹簧(8-1)套装在连接柱(8-3)上且其两端分别与前保险杠(1)和定位底座(8-2)相贴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支撑杆(9),前支撑杆(9)竖直设置在底板(2)和发动机罩体(6)之间,前支撑杆(9)的上端铰接在发动机罩体(6)的前端,前支撑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触发杆(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发动机罩体用铰链,所述发动机罩体用铰链包括底部支架(7-1)、水平定位杆(7-2)、上调整杆(7-3)和下调整杆(7-4),所述水平定位杆(7-2)水平设置,所述水平定位杆(7-2)通过底部支架(7-1)固定连接在底板(2)上,所述水平定位杆(7-2)的一端与上调整杆(7-3)的下端相铰接,所述上调整杆(7-3)的上端铰接在发动机罩体(6)的底部,上调整杆(7-3)沿其杆体长度方向加工有长孔(7-5),所述下调整杆(7-4)的下端铰接在水平定位杆(7-2)的另一端,所述下调整杆(7-4)上端加工有侧部凸起(7-6),所述侧部凸起(7-6)设置在上调整杆(7-3)的长孔(7-5)内且其沿长孔(7-5)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57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欺骗式汽车安全带扣座的工作方法及汽车
- 下一篇:车辆用格栅风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