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0308.0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99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甫;付瑞敏;牛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甫 |
主分类号: | B01D47/05 | 分类号: | B01D47/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灰尘 颗粒 过滤 吸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除尘装置多利用过滤网筛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以实现将尘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过滤网筛对直径极小的颗粒粉尘的过滤效果有限,例如颗粒小于0.005mm的粉尘,难于达到环保排放的要求;另外,传统的过滤方式由于依靠过滤片对粉尘进行过滤,要保证一定的过滤效果,需要按时将过滤片更换,即使是清洗后可重复利用的过滤片仍有循环使用的次数要求,无疑给空气的净化加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该系统模仿气象中雾的形成,将微小的灰尘作为凝结核先形成水雾,再将水雾凝结成水,使灰尘和水结合并排出,本系统原理简单,除尘效果明显,可循环使用,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包括雾化装置、循环冷却装置、吸收装置和再冷却装置。所述的吸收装置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且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低于吸收装置内腔的高度。
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进气管、冷却管、排气管、蒸汽发生器和气泵;所述的冷却管呈三维螺旋线形,且冷却管的俯视图呈“8”字形,冷却管的进气口与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且冷却管的出气口与排气管的进气口连接,该冷却管的进气口位于出气口上方;所述进气管的中部从冷却管“8”字形螺旋线中的一个孔中穿过,对吸入的空气先进行预热,进气管的首端设置有气泵,且进气管末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所述的排气管末端插入吸收装置的吸收液内,用于收集和吸收凝结的废液,且排气管末端呈喇叭口形,使吸收更彻底;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口与进气管连通,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并与待净化的气体混合。
循环冷却装置与冷却管联接。
再冷却装置与吸收装置联接。
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外置管道、水泵、循环水箱和隔板;所述的外置管道从冷却管“8”字形螺旋线中的另一个孔中穿过,该外置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箱连通;所述的水泵设置在外置管道上;所述的隔板设置在循环水箱内并将其隔开成多个连通的小室,便于循环水箱内水的冷却。
所述的再冷却装置包括吸气管段、冷却管段、出气管段和冷却箱;所述的吸气管段首端与吸收装置顶部连通,该吸气管段末端通过软管与冷却管段连接;所述的冷却管段下部设置在冷却箱内,冷却管段底部通过软管与出气管段连接;所述的冷却箱内部设置有低温物质;所述的出气管段设置在冷却箱外部;再冷却装置用于将净化后的气体中残留的热量进一步吸收,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上下移动冷却管段来调节该冷却管段插入冷却箱的深度,进而调节最终输出气体的温度。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内部盛装有水溶液,用于提高水的沸点,使得蒸汽温度更高,进而使得单位体积内蒸汽含量更高,该蒸汽发生器输出端口设置有防止沸水溅入进气管的网罩,避免沸水与灰尘结合后又流回蒸汽发生器。
所述蒸汽发生器内部盛装的水溶液为蔗糖水溶液,蔗糖水溶液无毒无害成本低,且不会腐蚀容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该系统模仿气象中雾的形成,将微小的灰尘作为凝结核先形成水雾,再将水雾凝结成水,使灰尘和水结合并排出,本系统原理简单,除尘效果明显,可循环使用,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2)本发明的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待净化的空气在与蒸汽混合之前,先从冷却管中心穿过进行能量交换,以达到冷却管降温以及待净化的空气预热的效果,一方面使能量利用率更高,另一方面,待净化空气预热后与蒸汽混合时,蒸汽的温度下降幅度减小,避免混合气体过早雾化,形成水珠附在管壁后流入蒸汽发生器内;
(3)本发明的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系统的末端加入再冷却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上下移动冷却管段来调节该冷却管段插入冷却箱的深度,进而调节最终输出气体的温度,当本装置应用于夏季室内空气净化时,可弥补净化后的空气温度较高的缺陷;
(4)本发明的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冷却管设计成“8”字,方便进气管和外置管道穿过,并避免了这二者之间的能量交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甫,未经朱明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0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镜鼻托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消除VR色散与畸变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