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0308.0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99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甫;付瑞敏;牛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甫 |
主分类号: | B01D47/05 | 分类号: | B01D47/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灰尘 颗粒 过滤 吸附 系统 | ||
1.微小灰尘颗粒过滤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装置(1)、循环冷却装置(2)、吸收装置(3)和再冷却装置(4);其中:
所述的吸收装置(3)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且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低于吸收装置(3)内腔的高度;
所述的雾化装置(1)包括进气管(11)、冷却管(12)、排气管(13)、蒸汽发生器(14)和气泵(15);所述的冷却管(12)呈三维螺旋线形,且冷却管(12)的俯视图呈“8”字形,冷却管(12)的进气口与进气管(11)的出气口连接,且冷却管(12)的出气口与排气管(13)的进气口连接,该冷却管(12)的进气口位于出气口上方;所述进气管(11)的中部从冷却管(12)“8”字形螺旋线中的一个孔中穿过,进气管(11)的首端设置有气泵(15),且进气管(11)末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14);所述的排气管(13)末端插入吸收装置的吸收液内,且排气管(13)末端呈喇叭口形;所述蒸汽发生器(14)的输出端口与进气管(11)连通;
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2)与冷却管(12)联接;
所述的再冷却装置(4)与吸收装置(3)联接;
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2)包括外置管道(21)、水泵(22)、循环水箱(23)和隔板(24);所述的外置管道(21)从冷却管(12)“8”字形螺旋线中的另一个孔中穿过,该外置管道(21)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箱(23)连通;所述的水泵(22)设置在外置管道(21)上;所述的隔板(24)设置在循环水箱(23)内并将其隔开成多个连通的小室;
所述的再冷却装置(4)包括吸气管段(41)、冷却管段(42)、出气管段(43)和冷却箱(44);所述的吸气管段(41)首端与吸收装置(3)顶部连通,该吸气管段(41)末端通过软管与冷却管段(42)连接;所述的冷却管段(42)下部设置在冷却箱(44)内,冷却管段(42)底部通过软管与出气管段(43)连接;所述的冷却箱(44)内部设置有低温物质;所述的出气管段(43)设置在冷却箱(44)外部;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4)内部盛装有水溶液,该蒸汽发生器(14)输出端口设置有防止沸水溅入进气管(11)的网罩(141);
所述蒸汽发生器(14)内部盛装的水溶液为蔗糖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甫,未经朱明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03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镜鼻托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消除VR色散与畸变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