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对硝基苯胺的连续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52497.7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9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储政;袁俊秀;徐冬梅;封心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09/10 | 分类号: | C07C209/10;C07C211/52;C01C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硝基 苯胺 连续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到对硝基氯苯胺化制备高纯度对硝基苯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硝基苯胺(Para-Nitroanillne)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偶氮染料,如直接墨绿B、酸性媒介棕G、酸性黑10B 、酸性毛元ATT、毛皮黑D 和直接版D等;还可以作兽药和农药的中间体; 并可用于制造对苯二胺,后者用作高强度聚合物的中间体,出口量大;此外,对硝基苯胺还可制取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由于对硝基苯胺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因此其合成工艺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硝基苯胺的合成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氨解法,将对硝基氯化苯、浓氨水于高压釜中140~l75 ℃ 、4.0~5.5 MPa的条件下反应1 5~20 h,生成对硝基苯胺,经结晶、甩滤即得成品;二是硝化水解法,N-乙酰苯胺经混酸硝化得对硝基-N-乙酰苯胺,再加热水解得成品。国内的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第一种方法,但间歇式的氨解法生产工艺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反应周期长,生产能耗高,同时产生大量含盐废水的缺陷,随着国内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环境友好、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的对硝基苯胺合成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法合成高纯度对硝基苯胺新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对硝基氯苯、氨水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或者列管式反应器中,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氨化反应制备粗产品,粗产品通过分离回收等工艺制备对硝基苯胺,同时得到氯化铵副产,过量的氨进行回收循环套用,该工艺对硝基氯苯转化率达到100%,对硝基苯胺纯度达到99.9%,是一种绿色环保新工艺。
一般地,连续法合成对硝基苯胺新工艺,具有如下特征:
1、所述的催化剂为分子筛、瓷球、磁环或者其它用以改善液体分布的填料。
2、所述的氨为氨水,优选氨水质量浓度在35%以上,氨水浓度不够可以充入部分液氨。
3、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20~260℃,优选150~190℃。
4、所述的氨和对硝基氯苯物质的量之比为1.5~20倍,对硝基氯苯预先加热到85℃以上,通过泵送入反应器。
5、所述的对硝基氯苯体积空速为0.2~3h-1。
6、所述的反应压力控制范围为0.5~5MPa。
7、所述的粗产品分离提纯工艺,采取的是常规蒸馏、结晶过滤、冷却压缩、精馏工艺,分离出对硝基苯胺、氯化铵和氨,氨水回收利用套用,氯化铵作为副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环境友好、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
2、该工艺对硝基氯苯转化率达到100%,对硝基苯胺纯度达到99.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加入球状分子筛(40-60目),氨和对硝基氯苯物质的量比为3:1,氨水质量浓度35%,对硝基氯苯预先加热到90℃,反应温度为182℃,反应压力为2.5MPa,对硝基氯苯体积空速为0.5h-1,出来的对硝基苯胺粗产品首先减压、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对硝基苯胺和氨水的氯化铵混合液。气相色谱分析对硝基苯胺纯度为99.99%,对硝基氯苯转化率100%。
实施例2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加入球状分子筛(40-60目),氨和对硝基氯苯物质的量比为4:1,氨水质量浓度40%,对硝基氯苯预先加热到85℃,反应温度为185℃,反应压力为3.5MPa,对硝基氯苯体积空速为0.3h-1,出来的对硝基苯胺粗产品首先减压、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对硝基苯胺和氨水的氯化铵混合液。气相色谱分析对硝基苯胺纯度为99.99%,对硝基氯苯转化率100%。
实施例3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加入磁环(20-40目),氨和对硝基氯苯物质的量比为5:1,氨水质量浓度38.0%,对硝基氯苯预先加热到85℃,反应温度为190℃,反应压力为3.5MPa,对硝基氯苯体积空速为1.2h-1,出来的对硝基苯胺粗产品首先减压、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对硝基苯胺和氨水的氯化铵混合液。气相色谱分析对硝基苯胺纯度为99.99%,对硝基氯苯转化率100%。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52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硝基苯胺的连续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苯二胺的连续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