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岩掘进机的稳定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0010.3 | 申请日: | 201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0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飞;宁向可;张玉锋;陈威明;张世展;张宁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8 | 分类号: | E21D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1111 | 代理人: | 余炎锋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掘进机 稳定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掘进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岩掘进机的稳定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双护盾硬岩掘进机(TBM)主机主要包括刀盘、前盾、伸缩盾(伸缩外盾和伸缩内盾)、支撑盾、尾盾等几部分,其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单护盾工作模式和双护盾工作模式。在围岩完整性较好情况下,采用支撑盾撑靴撑紧洞壁提供掘进反力,刀盘掘进和管片拼装可同时进行;在通过围岩比较破碎的地段时,采用单护盾模式,可减少卡盾风险。因此双护盾TBM能够在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实现快速掘进。 双护盾TBM中伸缩盾的增加使得主机整体长度变长,在掘进过程中面临的卡机风险增加。为降低卡盾风险,设计主机时前盾、伸缩盾、支撑盾、尾盾外形轮廓直径依次减小。盾体与开挖洞壁间隙从前往后依次增大,在换步过程中盾体的灵活性增加,不利于掘进姿态控制。同时刀具磨损量达到一定值后,在更换边滚刀时,需要人工开凿岩石、扩大换刀空间。为了提高掘进精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掘进效率,有必要对现有的主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便于更换刀盘边滚刀,降低掘进机的换步姿态调整难度,提高掘进效率的硬岩掘进机的稳定支撑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岩掘进机的稳定支撑装置,包括对称嵌设在掘进机前盾下部两侧的两支撑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与前盾固定连接的导向外套、设置在导向外套内的稳定支撑油缸、和与稳定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靴板,所述的导向外套内沿轴向设置有台阶状的轴孔一和轴孔二,所述的稳定支撑油缸的缸体前端与轴孔一和轴孔二之间的台肩匹配贴合顶紧,稳定支撑油缸的缸体后端设置有与导向外套固定连接的后压板;所述的靴板与稳定支撑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靴板的周边设置有与导向外套的轴孔二内壁匹配贴合滑动的导向密封内套,且导向外套和导向密封内套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开设在导向外套的轴孔二内壁上的多道环形密封槽、和匹配设置在密封槽内的密封条。
所述的稳定支撑油缸的后端设置有后底座,后压板上开设有与后底座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后底座上还固定设置有端盖板,端盖板中部设置有油管中心孔,且端盖板与后压板匹配压紧贴合。
所述的导向外套后端设置有连接法兰盘,所述的后压板与连接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导向密封内套对应的导向外套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检测孔,所述的检测孔内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所述的导向外套的外壁上呈圆周均布固设有多个固定翼板。
位于前盾下部的两支撑单元之间的夹角为α,则0°<α≤18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针对在双护盾TBM整体阶梯式设计,导致的换步过程中姿态控制难度大问题,本申请通过在前盾下部设置两支撑单元,从而使得换步过程中起到稳定支撑作用,控制盾体整体的高度,有效的控制掘进方向,防止换步过程中发生盾体的偏移,提高掘进精度和换步效率,解决了阶梯式结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难题;
②当双护盾TBM的刀盘边滚刀磨损量达到最大允许值后,需要进行边滚刀的更换,针对现阶段采用人工开凿岩壁,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本申请通过支撑单元进行刀盘、前盾的整体抬升,为更换边滚刀提供充足的空间,避免人工开凿,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掘进效率,保障了换刀的效率和安全性;
③本申请整体的结构设计,不仅是对双护盾TBM整体结构和性能优化,而且通过对双护盾TBM的辅助支撑作用,保障了TBM的换步和边滚刀更换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对于支撑单元的结构设计,保障了前盾整体强度,整体拆装维护方便,导向外套和导向密封内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和杂物等进入支撑单元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单元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前盾、2为支撑单元、3为导向外套、4为稳定支撑油缸、5为靴板、6为轴孔一、7为轴孔二、8为台肩、9为后压板、10为螺栓、11为导向密封内套、12为密封槽、13为密封条、14为后底座、15为端盖板、16为油管中心孔、17为连接法兰盘、18为检测孔、19为位移传感器、20为固定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0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