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菌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酵菌剂、复合微生物肥、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39330.7 | 申请日: | 201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2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田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荣国;田城德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5F11/00;C05G3/00;A62D3/02;C12R1/01;C12R1/225;C12R1/065;C12R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410001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病死 动物 无害化 处理 发酵 微生物 固体 培养基 液体 | ||
1.一种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菌种,各菌种的菌株数量百分配比如下: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混合,经过臭氧灭菌,搅拌均匀后制得固体培养基;
(2)将液体培养基的原料混合,投入已灭菌溶器内充分搅和均匀,制得液体培养基;
(3)将光合成菌、乳酸菌、酵母菌、固氮菌、放线菌、溶磷菌、硝酸菌和生长菌接种于由步骤(1)后得到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活性酶后进行第一次共培养,待菌相稳定后,得到复合菌A;
(4)将由步骤(2)后得到的液体培养基和由步骤(3)后得到的复合菌A混合,加入土著菌后充分搅拌均匀,进行第二次共培养,待菌相稳定后,得到所述的复合菌剂;
所述步骤(3)中,第一次共培养的具体操作为:控制温度为25℃~55℃,每隔6~12h翻拌一次并进行供氧,保证培养环境中氧含量≥15%,并每隔20~24h检验一次菌相,直到菌相稳定;
所述步骤(4)中,第二次共培养的具体操作为:保持液体培养基的温度为25℃以上,第1~2天时每隔4~8h搅拌10min;第3~5天时每隔10~16h搅拌10min,第6~7天时每隔24h搅拌4~5min,并每隔24h检验一次菌相,直到菌相稳定;
所述步骤(4)中,复合菌A、液体培养基和土著菌的质量之比为(20~35):(65~75):(1~5)。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或者如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菌剂在发酵有机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复合菌剂与有机肥原材料按1~3︰1300~1400的质量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好氧发酵处理6~8天,即制成所述复合菌剂发酵的有机肥;
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包括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秸秆或米糠10~15%、腐殖酸10~15%、畜禽粪便60~70%和动物蛋白5~8%。
4.一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酵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菌种,各菌种的菌株数量百分配比如下: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酵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混合,经过臭氧灭菌,搅拌均匀后制得固体培养基;
(2)将液体培养基的原料混合,投入已灭菌溶器内充分搅和均匀,制得液体培养基;
(3)将光合成菌、乳酸菌、酵母菌、固氮菌、溶磷菌、硝酸菌接种于由步骤(1)后得到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活性酶后进行第一次共培养,待菌相稳定后,得到复合菌B;
(4)将由步骤(2)后得到的液体培养基和由步骤(3)后得到的复合菌B混合,加入土著菌后充分搅拌均匀,进行第二次共培养,待菌相稳定后,得到所述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酵菌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或者如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酵菌剂在处理禽畜尸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禽畜尸体解剖成10~20cm3大小的块状;
(2)将所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酵菌剂、碳素辅料和步骤(1)后得到的禽畜尸体按(2~3):(250~350):(650~750)的质量配比混合成水分含量≤50%的混合物,置于密闭可发酵的环境中;所述碳素辅料包括稻糠、木屑、秸杆和玉米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素辅料的水分含量<10%,碳素辅料的粒度直径<3mm。
(3)于24h内将处于密闭环境中的所述混合物温度升高至55℃~65℃,并保持恒温168~200h,控制所述混合物的氧含量为5~10%,水分含量≤35%,进行好氧发酵转换;
(4)将好氧发酵转换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和分泌液分别进行包装和导流收集,即能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荣国;田城德,未经田荣国;田城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93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器具清洗固体控制硬度的新制剂
- 下一篇:可从机体组织分离的多能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