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稳定流动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9147.7 | 申请日: | 201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05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辉;李粲;倪明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B1/13 | 分类号: | G21B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液态 金属 自由 表面 稳定 流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稳定流动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聚变堆、裂变堆等先进反应堆的热核反应产生极高核热功率密度,其堆内部件如聚变堆堆内面向等离子体包层、偏滤器的第一壁,裂变堆堆芯燃料组件需要规定质量流率的冷却剂流动排出核热,冷却堆内部件。聚变反应堆堆芯中,由于面向等离子体部件(如第一壁和偏滤器)需承受聚变等离子体高表面热负荷及高密度离子流的轰击,会严重缩减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寿命,固体材料无法满足未来聚变堆面向等离子部件(PFC)所需求的巨大能量负荷,因此,需要液态金属作为面向等离子体部件材料来减少部件的损耗问题、提高等离子体性能等问题。液态金属作为面向等离子体部件,具有能承受更高通量的中子辐照和表面热负荷,导热性强、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易于循环更新等优点,同时流动的液态第一壁通过使用循环、过滤结构,可以实现热量的排除和吸附粒子的循环更新,减少腐蚀并显著地延长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磁流体力学的知识,对于磁约束聚变堆,其中的强磁场作用会在流动的液态金属中产生很强的电磁力,它作用在流体上会使液态金属自由表面产生磁流体动力学(MHD)不稳定性,直观上表现为流动阻力急剧增大。流动阻力的增大势必会使得液膜不能连续高速形成并覆盖于偏滤器表面,在聚变堆超强环形磁场的环境中,等离子体放电产生上万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而强磁场和强电场的共同作用,会使液态金属产生指向等离子体的电磁力,因而发生金属液滴的飞溅现象,金属液滴脱离原始液膜进入堆芯等离子体中;飞溅的液滴会造成堆芯等离子的污染,同时会破坏等离子体的反应,严重威胁着聚变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能够保持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稳定流动的系统及方法,以便防止液态金属流动受阻造成液态金属的不稳定性流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稳定流动的系统,其能够有效抑制液态金属的飞溅,提高液态金属自由表面流动均匀度,保证液态金属下的支撑结构的有效润湿覆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稳定流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基底,在所述平板基底上列阵布置槽道装置,所述槽道装置包括供上部液态金属流动的若干毛细槽道,所述槽道装置的固壁厚度适应于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任意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稳定流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激光加工或机加工在在平板基底的基础上列阵形成槽道装置;对所述槽道装置进行切割以形成供上部液态金属流动的若干毛细槽道,所述槽道装置的固壁厚度适应于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任意位置;由所述槽道的一端喷嘴处输送液态金属,使液态金属流动于毛细槽道内,通过槽道的毛细力的作用,抑制液态金属的飞溅和不稳定流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首先,整个槽道系统的较薄厚度使其作为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的各种工程应用中,如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任意位置;其次,整个槽道固体材料置于液态金属之下,能很好地保护固体材料于液态金属之下,在聚变堆中保护固体材料免受等离子体的轰击,延长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最后,该槽道的狭窄槽道结构,能够产生额外的表面张力,以保证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的稳定流动,抵制液态金属不润湿引起的阻力,有效地抑制了液态金属的飞溅和不稳定流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以大面积运用在存在液态金属自由表面流动的各种工程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稳定流动的系统包括:平板基底1,在所述平板基底1上列阵布置槽道装置2,所述槽道装置包括供上部液态金属流动的若干毛细槽道,所述槽道装置的固壁3厚度适应于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任意位置。
优选的,所述任意位置基于自由表面流动区域的长度、宽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进行合理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9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