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型大肠镜及行进控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25330.1 申请日: 2016-07-05
公开(公告)号: CN107569204A 公开(公告)日: 2018-01-12
发明(设计)人: 曾锦顺 申请(专利权)人: 曾锦顺
主分类号: A61B1/04 分类号: A61B1/04;A61B1/05;A61B1/06;A61B1/31
代理公司: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肠 行进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肠镜,特别关于一种蛋型大肠镜及行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癌症报告”一文中,认为『若癌症常识得以普及落实“早期筛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约有一半癌症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

中国每年死于大肠癌的人数约为12万。平均年龄48.3岁(集中岁),而美国人则平均为69.8岁。中国人确诊为大肠癌的时间,有已是晚期。恶性几率高,复发率高达50%。一半病人在后期会有肝转移。进入末期,每10万人就有13人会死于大肠癌,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大肠癌。

在中国台湾,癌症已连续位居十大死因之首达33年。其中,结肠直肠癌持续排名前三名;2014年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达1万5千人,死亡人数约5千人。在日本,大肠癌的每年发生人数约4万5千人,死亡人数约1万八千人。在美国,大肠癌的每年发生人数约15万人,死亡人数约5万人。

其中,大肠息肉与癌症的相关性极高。中国台湾20-49岁成人中,约有71万人有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在5-10年间可能会转变为大肠癌。因此,若能先确认有大肠息肉并加以处置,就可预防大部分的大肠癌。

目前,可用于检查大肠息肉的医疗器材即为大肠镜。现有的大肠镜设备主流由奥林帕斯医疗(股)公司(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rop.)占据了主要的市场。Olympus所提供的大肠镜检查设备,其由光纤构成的系统使得镜头不易弯曲。由于大肠镜为粗长的180厘米,如果要完整检查大肠,必须要进行全身麻醉。由于麻醉本身具有风险性,因此,大部分患者不愿进行全身麻醉。检查过程又必须进行充气而导致腹胀,加上粗长的大肠镜塞入肠道中行进使大肠镜的镜身压迫肠壁,会造成大部分患者极度不舒服,甚而导致无法进行全大肠道的检查。更甚者,国内的多个研究数据表明,大肠镜的检查,约有千分之二点五千分之五的比率,会于大肠镜的检查过程中,因为大肠镜的使用不当,或者因为病患的特殊病情,或因息肉的烧除过程等等,导致肠穿孔的情形。此一情形,往往以医疗诉讼的方式收场。所以,大肠镜的检查也充满了风险,对病人来说有大肠穿孔的风险,对医师来说,肠穿孔后的医疗诉讼则为医师所不愿。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肠镜的检查无法普及,也无法进一步通过检查出大肠息肉来达到预防大肠癌的目的。

为了解决大肠镜的无法转弯问题,有些针对辅助肠道弯曲的方向所设计的辅具,例如欧洲第EP0792130B1号专利案External straightener for colonoscopy,其公开了凸块状的辅具,设法通过辅具压迫大肠使其由弯变直,让大肠镜可深入。同样的概念亦见于美国公开第US2014/0350341号专利案。不过,这些辅助器材仍无法解决由降结肠进入横结肠,以及由横结肠进入升结肠的大幅度转弯处的问题。

除了用辅具来设法解决转弯的问题外,也有人尝试开发可转弯的大肠镜技术(改变大肠镜本身),以解决传统大肠镜不易转弯的问题。例如,连吉时(Gi Shih,LIEN)等人所研发的中国台湾第I468140号“大肠镜磁控系统”专利案,运用了磁性从动件装置于大肠镜的条状支持件上,通过外部控制装置上的磁性主动件导引磁性从动件转动,即可控制大肠镜于转弯处顺利转弯。进而解决了以往大肠镜不易转弯的问题。

然而,这种技术仍是基于传统的粗长式管径概念。虽可转弯,但稍有不慎(如技术不佳或疏忽),仍然容易在大肠镜于肠道内行进的过程中压迫肠壁,造成大肠镜的镜身对肠壁的硬碰触。换言之,病患易于在检查过程中感到极度不舒服的问题仍然有待克服。

此外,传统的大肠镜,或者连吉时等人所开发的大肠镜,仍然无法解决大肠皱褶处的不可视死角问题。换言之,传统的大肠镜由于其单向视角,无法看到大肠皱褶的另一面,造成检查的死角。

因此,无痛的大肠镜设备势必成为预防大肠癌的利器。所以,如何开发出无痛、无死角、操作简单,能够符合医师检查用的各方面需求的大肠镜设备,成为医疗器材厂商极为专注的研发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蛋型大肠镜,可解决现有大肠镜无法解决的转弯、无痛、操作简单等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锦顺,未经曾锦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5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