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盖上线系统及上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24579.0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覃鑫;郑宏良;陈远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3 | 代理人: | 乔冠男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盖 上线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盖上线系统及上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主机厂顶盖上线方法往往采用的是人工或机器人搬运到对中台和积送链,机器人抓取上件;或者采用精确料架推到线旁,采用带有视觉系统或激光扫描系统的搬运机器人搬运上件。这些方法要不是成本高、故障率高,要不就是柔性太差。
目前也有采用人工焊接完成后,使用吊具将顶盖吊到线旁对中台,机器人抓取。存在下列问题:拼台高度太高,对中台改造困难,发生故障维修比较困难,人机隔离区太近,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顶盖上线系统及上线方法,不存在人机交互界面,系统安全性高,人工识别,系统简单,可靠性高,能够实现不同平台的多种车型柔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顶盖上线系统,总拼线两侧设有车身点焊机器人和滑移对中台,所述滑移对中台前设有顶盖点焊工位,所述滑移对中台与所述总拼线之间设有搬运机器人,所述滑移对中台远离所述总拼线的一侧设有螺柱焊机器人,所述滑移对中台包括可在拼台架上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位于长度方向的两边设有中部支撑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使旋转轴旋转的操作手柄,所述旋转轴上连接有可随旋转轴一起旋转的支撑夹具,所述支撑夹具内包括对四种不同顶盖定位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和第四夹具,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和所述第四夹具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圈。
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和所述第四夹具通过轴套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
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和所述第四夹具形成四面体单元,该四面体单元是可拆解的,即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和所述第四夹具均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轴套上。
所述操作手柄带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支撑夹具旋转进行不同夹具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对中台旁设有抓手存放架。
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顶盖上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顶盖在顶盖点焊工位进行人工焊接完成后,调运到滑移对中台,滑移对中台切换到该车型顶盖所对应的夹具,关闭该夹具,对顶盖进行定位;
2)滑移对中台从靠近顶盖点焊工位的一端滑移到靠近螺柱焊机器人的一端,螺柱焊机器人进行螺柱焊;
3)螺柱焊完成,螺柱焊机器人给出信号,焊接完成,夹具打开,搬运机器人抓取顶盖;
4)顶盖上件到总拼线,滑移对中台返回到靠近顶盖点焊工位的一端,准备下一个循环。
如果下一个循环生产的是不同车型顶盖,可以通过摇动操作手柄切换到该车型所对应的夹具,实现不同车型的柔性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对中台为滑移式,不存在人机交互界面,系统安全性高。
2、采用低位设计,人工识别,系统简单,可靠性高。
3、滑移对中台的定位单元采用可拆解的四面体单元,能够实现不同平台的多种车型柔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上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滑移对中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支撑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总拼线;2、车身点焊机器人;3、滑移对中台;4、顶盖点焊工位;5、搬运机器人;6、螺柱焊机器人;7、底板;8、中部支撑;9、旋转轴;10、操作手柄;11、支撑夹具;12、第一夹具;13、第二夹具;14、第三夹具;15、第四夹具;16、轴套;17、抓手存放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4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集成型钢端部自动插板的浮动式定位机构
- 下一篇:配件对齐防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