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胺液再生装置产生废碱液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520349.7 | 申请日: | 2016-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2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邹宗海;潘咸峰;刘婷婷;黄斌;吕军;杜毅;解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装置 产生 废碱液 深度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胺液再生装置产生废碱液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匀质调节;(2)生物脱硫;(3)紫外氧化;(4)A/O1/O2生化;(5)电解催化氧化;其中,A/O1/O2生化为厌氧/耗氧/耗氧生化过程。本发明废碱液中的硫化物得以回收利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能够有效处理胺液再生废碱液,最终出水COD≤60mg/L,NH3‑N≤5mg/L,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相比较其它处理工艺,本发明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胺液再生装置产生废碱液的深度处理工艺。
技术背景
胺液集中再生装置运行过程中需要用树脂对胺液进行脱盐处理,胺液重复使用。树脂吸附饱和后使用NaOH再生,产生了部分碱性含胺有机废水。该废水含有N-甲基二乙醇胺、有机盐和无机盐,具有刺激性气味,COD约85000mg/L,总氮约4000mg/L,硫化物约2000mg/L,电导率约60000μS.cm-1,不能直接送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常见胺液再生装置废碱液处理方法为送至焦化装置焚烧处理,利用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和利用混凝沉降+光催化+生化处理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然而,这些工艺都存在管线腐蚀、工艺复杂、有机污染物热分解不彻底、装置区异味大等缺点。因此,开发新的胺液再生装置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应既能够对硫化物进行处理,防止过高的硫化物造成生化系统中毒,又可以对高浓度的有机物进行有效降解。
专利201510641482.3中,作者提供了一种胺液再生装置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在该专利中,作者通过电解催化氧化+工程菌生化+臭氧催化氧化的工艺对该废碱液进行了处理。在该专利中,电解过程以Co-活性炭复合电极为阳极,不锈钢电极为阴极,使硫化物在电极表面沉积后对单质硫进行了回收利用,又分别利用厌氧工程菌和好氧工程菌对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了降解,最后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将该废碱液处理至60mg/L以下,氨氮降低5mg/L以下。但该专利存在不足之处在于工程菌采购成本过高。
专利CN104860474A中,作者提供了一种含硫废碱液固碳及生物处理的方法。在该专利中,作者利用高效微生物脱硫菌群、生物厌氧/好氧反应器、膜过滤器等高新技术,通过化学吸收、微生物好氧/厌氧、膜分离等工序,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单质硫回收、碱液再生循环利用的目的,从而有效解决含硫废碱液和含CO2废气综合治理的难题,并联产单质硫及再生碱液。该专利的目的是通过生物脱硫后,将废碱液重复使用,因此该专利所处理的废碱液COD含量为1000ppm~20000ppm,若处理COD在85000mg/L左右的胺液再生废碱液,该方法既无法使其重复使用,也无法将其深度处理后排放。
专利CN 104445807A中,作者提供了一种含甲基二乙醇胺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该废水处理装置,由混凝沉降池、光催化装置、厌氧水解酸化池和好氧反应池组成,所述光催化装置由筒体、紫外灯和石英玻璃罩组成;该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混凝沉降处理;(2)光催化处理;(3)厌氧生化处理;(4)好氧生化处理。通过该装置和该工艺,大幅提高废水中甲基二乙醇胺的分解效率。然而,如将该专利用于处理胺液再生装置废碱液,则存在不足之处。该专利处理的含有甲基二乙醇胺的废水为检修废水,原始COD仅为3500mg/L,如果将该工艺用于处理胺液再生装置废碱液,由于废碱液CDO在0mg/L~70000mg/L左右,B/C值约在在0.01左右,后续没有深度处理工艺则难以实现技术指标要求。此外,该专利是先经过沉降和光催化氧化后,最后进行生化处理,该处理工艺没有将硫化物自系统中拿掉,而胺液再生装置废碱液由于具有硫化物400mg/L~3000mg/L,利用光催化处理后,硫化物被转换成硫酸根,仍然留在污水中,硫酸根在厌氧池又被还原成硫化物,进入好氧池导致微生物硫化物中毒,造成系统冲击。
综上所述,目前的胺液再生废碱液处理流程和工艺大都存在处理成本高,处理效率低,抗冲击能力差,高浓度废碱液难以直接实现工业化处理等缺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0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