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胺液再生装置产生废碱液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520349.7 | 申请日: | 2016-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2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邹宗海;潘咸峰;刘婷婷;黄斌;吕军;杜毅;解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装置 产生 废碱液 深度 处理 工艺 | ||
1.一种胺液再生装置产生废碱液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匀质调节;(2)生物脱硫;(3)紫外氧化;(4)A/O1/O2生化;(5)电解催化氧化;其中,A/O1/O2生化为厌氧/好氧/好氧生化过程;
所述废碱液中COD为66900~70000mg/L,硫化物为400mg/L~3000mg/L;
所述匀质调节:将废碱液进行稀释3~4倍,再用二氧化碳调节pH值在7~8之间;
所述生物脱硫:
经匀质调节后的废碱液进入生物脱硫阶段;
其中废碱液在生物脱硫阶段的停留时间为10h~20h,反应温度为30℃~40℃,废碱液在生物脱硫阶段产生的污泥浓度为5000mg/L~7000mg/L;废碱液在生物脱硫阶段产生的污水经生物脱硫反应处理后进入沉淀池a,沉淀的单质硫在沉淀池a底部沉积后,作为副产物排出,上清液进入紫外氧化阶段;
所述紫外氧化:
沉淀池a的上清液进入紫外氧化装置;其中,紫外灯工作波长为253.7nm,污水停留时间为20min~60min,辐射强度为24.26μW·cm-2;
所述A/O1/O2生化:经过紫外出来的污水首先进行厌氧处理,再进行两次好氧处理后,进入沉淀池b进行污泥沉降和回流;
所述厌氧处理条件为:污水停留时间为30h~40h,A池温度为30℃~35℃,污泥浓度为5000mg/L~8000mg/L;
所述两次好氧处理第一次好氧处理条件为:pH值在7~8之间,溶解氧控制范围为4mg/L~6mg/L,反应池温度为30~35℃,水力停留时间为40h,污泥浓度为4000mg/L~6000mg/L;
第二次好氧处理条件为:池中污水pH值在7~8之间,溶解氧控制范围为3mg/L~5mg/L,反应池温度为30~35℃,水力停留时间为40h,污泥浓度为5000mg/L~6000mg/L;
所述电解催化氧化:
电解催化氧化阶段:电解催化氧化阶段结合了吸附、氧化还原和催化氧化多种物理化学过程,以Co-Ti复合电极为阳极,不锈钢电极为阴极,电解池中所采用的催化剂以大孔吸附树脂为载体,Cu、Zn为活性组分,其中,大孔吸附树脂为聚苯乙烯;
反应过程中电流密度4mA/cm2~6mA/cm2、极板间距为3cm~5cm、水力停留时间30min~60min,经反应后,最终出水为60mg/L以下,氨氮为5mg/L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液再生装置产生废碱液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装置启动阶段,稀释水为污水厂生化出水,当装置稳定运行后,以处理后的废碱液出水为稀释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03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