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防腐层补口方法及一体化补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0066.2 | 申请日: | 201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5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发东 |
主分类号: | F16L58/18 | 分类号: | F16L58/18;F16L5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口 补口机 转动圈 防腐层 一体化 三层 加热 滑动连接构件 电感应加热 管道防腐层 成型管道 钢管外圆 工序部件 固定圈架 加工工序 局部圆弧 开合空间 快速加工 四段圆弧 体形构件 串并联 导磁体 复合带 可开合 管沟 胶层 钢管 周转 | ||
一种能在管沟内外快速加工成型管道三层PE补口防腐层的补口方法及一体化补口机。其补口方法是其各加工工序按串并联的复联工艺排列,其中钢管加热是带导磁体的电感应加热方式,复合带是直接对胶层侧加热;各工序部件安装在转动圈架中且随转动圈架围绕钢管外圆周转动作业形成三层PE补口防腐层;一体化补口机的固定圈架为局部圆弧体形构件,转动圈架是四段圆弧可开合滑动连接构件,极大减少了开合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防腐层钢质管道在其对接环向焊缝处的防腐层补口工艺方法及其设备,尤其是在施工现场一次装卸快速连续成型,可用于管沟内外的管道三层PE补口防腐层施工的补口方法及实现这种方法的一体化补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三层PE外防腐钢管在对接环向焊缝处的机械化连续成型管道补口方法是:当防腐管道补口部位预处理完成后,采用先涂装涂料底层,然后缠绕复合带的工艺方法加工成型三层PE补口防腐层。
在管道三层PE补口防腐层成型工艺方法中,各道补口防腐层成型工序是由:钢管加热、底漆涂装、搭边加热、复合带缠绕滚压、补口防腐层加热、补口防腐层滚压所组成;其排列顺序和作业步骤是一种串联工艺方法,即:钢管加热、搭边加热、底漆涂装、复合带缠绕滚压、补口防腐层加热、补口防腐层滚压,或者是:钢管加热、底漆涂装、搭边加热、复合带缠绕滚压、补口防腐层加热、补口防腐层滚压;各道补口防腐层成型工序依其排列顺序和作业步骤沿补口管段环外圆周上周向布置,并使各工序在沿钢管外圆周转动中依序分别连续作业,成型三层PE补口防腐层。
在组成补口方法的各工序中:钢管加热工序是采用电感应加热、火焰直接加热、远红外加热方式中的一种,加热对象和加热部位是对接环向焊缝两侧管口防腐层端部搭接部位的局部圆弧,或者是复合带两侧边缘将搭接部位的局部带长,还可以是对上述两个加热对象同时加热;然后在钢管加热工序围绕补口管段外圆周周向转动中,逐步且连续实现对整个补口钢管段环外圆周的加热。
在组成补口方法的各工序中:底漆涂装工序所采用的涂料是粉末涂料或者是液体涂料中的一种,所采用的涂装方式是与涂料种类相适应的静电粉末喷涂、高压无气喷涂、加热喷涂、辊涂、刷涂、刮涂方式中的一种,底漆涂装是先对补口管段的局部圆弧涂装,然后在底漆涂装工序围绕补口管段外圆周周向转动中,逐步且连续的实现对整个补口管段环外圆周的底漆涂装。
在组成补口方法的各工序中:搭边加热工序是采用远红外加热、电热加热、热风加热、微波加热方式中的一种,加热能源是电源或者是燃料,加热对象和加热部位是对接环向焊缝两侧管口防腐层端部搭接部位的局部圆弧,或者是复合带两侧边缘将搭接部位的局部带长,还可以是对上述两个加热对象同时加热;搭边加热工序在围绕补口管段外圆周周向转动中,逐步且连续实现对将搭接部位的整个圆周部位的加热。
在组成补口方法的各工序中:复合带缠绕滚压工序作业时,复合带先由机械夹持送进,再松开夹持让复合带被自由牵引导向缠绕,然后配合压辊滚压,并在围绕补口管段外圆周周向转动中,以拖动缠绕和滚压的方式实现对补口管段环外圆周进行缠绕和滚压。
在组成补口方法的各工序中:补口防腐层加热工序是采用远红外线加热、电热加热、热风加热、微波加热方式中的一种,加热能源是电源或燃料,先从补口部位已缠绕复合带的补口防腐层外侧局部圆弧开始加热,然后在围绕补口管段外圆周周向转动中,逐步且连续实现对整个补口防腐层的加热。
在组成补口方法的各工序中:补口防腐层滚压工序是采用沿补口管段圆周分布n个圆柱状胶滚,然后在胶滚转动中逐步且连续实现对整个补口防腐层的滚压。
实现补口方法的设备是由一体化补口机和供电、供压缩空气、供环氧涂料、供燃料等通用装置组成,各通用装置与一体化补口机通过电缆、软管相连接,提供三层PE补口防腐层成型作业中所需的电源、气源、环氧涂料和燃料。各通用装置载于管道附近的专用运输机具上便于移动搬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发东,未经吴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0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链节
- 下一篇:一种大型结构碰撞试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