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科复位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488761.5 | 申请日: | 2016-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6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超;王翔宇;杨奇峰;何书龙;吴琼;高与聪;姚承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5/04 | 分类号: | A61F5/04;A61F5/042;A61B6/00;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复位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牵引复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骨科复位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科复位机用于骨折患者的复位手术,其缺点是:辅助医生完成手术后,只能凭借医生经验判定复位手术的完成程度。现有的骨科复位机主要由一个夹持牵引机构、一个支撑机构组成。如患者为大臂受伤,使用时,患者大臂由支撑机构支撑固定,手掌由夹持牵引机构固定并向远端牵引,辅助医生的手术过程。但是当医生完成一系列手术过程后,一般需要判断复位手术的最终效果,之前是根据医生已有的经验和手法进行判断,但是这样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效果,对于情况复杂的患者难以提供完整的康复依据。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现有的骨科复位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X光机,X光机通过阻尼支架支撑固定。使得医生在复位手术结束后,保持着患者手部牵引姿态的同时,利用X光机拍摄X光片,直观反映受术者的手术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骨科复位机不能直观观察复位情况的缺陷,提高手术复位成功效率,提供一种骨科复位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科复位机器人,包括复位机器人本体、阻尼支架和X光机,复位机器人本体为轮式箱体结构,阻尼支架包括底座、转接件和多节连杆机构,底座与复位机器人本体连接,转接件与X光机连接,X光机用于拍摄X光片,多节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为支架连杆,支架连杆能绕轴旋转,用于支撑;第二连杆为支架转杆,支架转杆一端能绕轴旋转,一端能绕轴俯仰运动;第三连杆为重力平衡杆,重力平衡杆能绕轴旋转,内部设置有弹簧机构。
进一步地,阻尼支架由底座、多节连杆机构和转接件依次连接组成,多节连杆机构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自由组合连接组成。
进一步地,复位机器人本体还包括支撑机构和牵引机构,支撑机构设置于复位机器人本体的上表面一端,牵引机构设置于复位机器人本体的上表面中间。
进一步地,复位机器人本体上表面沿长边设置有滑轨,牵引机构能沿滑轨运动。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的支撑面与牵引机构的托举面在同一水平面高度。
进一步地,阻尼支架的底座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上表面靠后侧。
进一步地,X光机为便携式C型X光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骨科复位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X光机,且用阻尼支架做支撑,实现可随时查看手术中或手术后牵引复位的情况的有益效果,拍摄X光片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阻尼支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复位机器人本体;2-阻尼支架;3-X光机;11-支撑机构;12-牵引机构;21-底座;22-首端支架连杆;23-支架转杆;24-重力平衡杆;25-末端支架连杆;26-转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骨科复位机器人,如图1、2所示,包括复位机器人本体1、阻尼支架2和X光机3,复位机器人本体1为轮式箱体结构,轮子上安装有轮子固定装置,便于移动和固定,在轮式箱体结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11和牵引机构12,支撑机构11固定设置在轮式箱体结构上表面的一端,牵引机构12可移动的设置在轮式箱体结构的上表面的中间,轮式箱体结构的上表面沿长边设置有滑轨,用于牵引机构12在牵引复位手术中的移动;支撑机构11用于支撑患者的手臂或腿,牵引机构12用于牵引夹持患者的手臂或腿,为保持水平,支撑机构11的支撑面与牵引机构12的托举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使轮式箱体结构的上表面与患者的手臂或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8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测量仪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监控器材的固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