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471319.1 | 申请日: | 2016-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0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流;舒继森;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19/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渗流 水层 形成 效应 露天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露天矿内排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剥离大量的覆盖岩层,不同岩性的剥离物集中至排土场混合排弃,在自然沉降的作用下,散体排弃物的孔隙度被逐渐压密;在降水和内排土场内部自由水渗流的影响下,上部排土层的细微颗粒向下运移,堵塞了下部排土层的孔隙,阻断渗流路径,形成了渗流隔水层。渗流隔水层出现会大大增加边坡内部的静水压力,不利于安全稳定。内排土场中密实度较高的排土层会产生显著的毛细效应,并提供内排土场上、下部的水力联系,增加边坡内部的浸润线高度、岩体重度和水压力,并诱发边坡变形、失稳。内排土场的渗流隔水层和毛细效应给内排土场安全结构和排土方案设计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可以避免内排土场形成渗流隔水层,同时消除中间层的毛细效应,切断上、下部的水力联系,并可以保证内排土场中的水流自由下渗并顺利排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包括腐殖土层、根植层、塑料盲沟层、毛细阻滞层、常规排土层、基础层和渗水盲沟;将采矿后的内排物先进行筛分,筛分出达到钙质胶结程度的碎石和三维尺寸在20cm以上的石块,达到钙质胶结程度的碎石铺设在内排土场底板层的上部作为基础层,筛分出达到钙质胶结程度的碎石和三维尺寸在20cm以上的石块后剩余的内排物铺设在基础层上方作为常规排土层,三维尺寸在20cm以上的石块铺设在常规排土层上方作为毛细阻滞层,毛细阻滞层上方铺设塑料盲沟层,塑料盲沟层上方依次铺设根植层和腐殖土层,在内排土场底板层内部设置若干渗水盲沟,渗水盲沟平行于内排土场边坡剖面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腐殖土层的厚度为1.5m~2m,根植层厚度为15m~30m,塑料盲沟层厚度为30cm,毛细阻滞层厚度为3m~5m。
进一步的,所述的腐殖土层的腐殖土为开采露天矿时地表的腐殖土。
进一步的,所述的毛细阻滞层的石块块体间孔隙宽度大于1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邻两个渗水盲沟间距为100m。
进一步的,在底板层内部设置排水渠和集水坑,渗水盲沟通过排水渠与集水坑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调整排土层的岩性,满足排土场复垦的需要;加入塑料盲沟层,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然后借助毛细阻滞层来消除毛细效应,切断排土场基底与上部的水力联系,本发明具有应用成本低、经济效果好等优点,更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处剖面图;
图4为排土场下部结构细节图;
图中:1、腐殖土层,2、根植层,3、塑料盲沟层,4、毛细阻滞层,5、常规排土层,6、基础层,7、渗水盲沟,8、排水渠,9、集水坑,10、底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713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件柜(YCY‑CBC)
- 下一篇:单柜(SG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