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471319.1 | 申请日: | 2016-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0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流;舒继森;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19/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渗流 水层 形成 效应 露天矿 方法 | ||
1.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腐殖土层(1)、根植层(2)、塑料盲沟层(3)、毛细阻滞层(4)、常规排土层(5)、基础层(6)和渗水盲沟(7);
将采矿后的内排物先进行筛分,筛分出达到钙质胶结程度的碎石和三维尺寸在20cm以上的石块,达到钙质胶结程度的碎石铺设在内排土场底板层(10)的上部作为基础层(6),筛分出达到钙质胶结程度的碎石和三维尺寸在20cm以上的石块后剩余的内排物铺设在基础层(6)上方作为常规排土层(5),三维尺寸在20cm以上的石块铺设在常规排土层(5)上方作为毛细阻滞层(4),毛细阻滞层(4)上方铺设塑料盲沟层(3),塑料盲沟层(3)上方依次铺设根植层(2)和腐殖土层(1),在内排土场底板层(10)内部设置若干渗水盲沟(7),渗水盲沟(7)平行于内排土场边坡剖面方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殖土层(1)的厚度为1.5m~2m,根植层(2)厚度为15m~30m,塑料盲沟层(3)厚度为30cm,毛细阻滞层(4)厚度为3m~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殖土层(1)的腐殖土为开采露天矿时地表的腐殖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阻滞层(4)的石块块体间孔隙宽度大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两个渗水盲沟(7)间距为10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渗流隔水层形成和毛细效应的露天矿内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层(10)内部设置排水渠(8)和集水坑(9),渗水盲沟(7)通过排水渠(8)与集水坑(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713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件柜(YCY‑CBC)
- 下一篇:单柜(SG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