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9596.2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3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汪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8 | 代理人: | 李福义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矩形 城市 地下 综合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三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交通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战略,我国大中城市必将掀起地下工程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由于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对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城市地下综合体的需求巨大。
日本和欧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1990年提出东京宣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2010年国际隧道协会扩展到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并宣告: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对标国际大都市,变粗放式、摊大饼城市发展模式为集约式、立体化模式,向地下要空间;突破城市土地、空气、水源、绿地、人均城市空间、能源、环境等资源环境总量约束;对交通拥堵、空气污浊、噪音污染、视觉污染、城市看海、绿化不足、房地产财政转型、老城区活力下降等招致命的城市病进行综合整治;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培育国际领先的高端产业集群。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多以大型地下交通枢纽结合商业设施和停车场、融多种交通形式于一体的地下空间综合体类型呈现。在国际上,日本和欧美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总体看,包含有多种交通方式或多种功能的地下空间综合体在许多国家时有出现,但尚未见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 城市地下综合体类型。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地下空间综合体,适应国家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三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以此来解决“交通拥堵、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一体化的世界性城市发展难题、节约工程投资和打造“人在地上,物和车在地下”的绿色生态理想城市提供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包括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海绵城市用舱、电力舱、电信舱、燃气舱、无电综合管廊舱、水舱、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防渗保护层、竖向承重分割墙、地下交通承重底板、综合管廊承重底板、安全隔离墙、综合管廊隔墙、天然气防爆隔离舱、防撞墙、腹板、翼缘板、环形肋、类矩形空腔、槽形板连接螺栓;
所述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的横断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四个角采用弧形过渡,形成类矩形断面;所述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渗保护层;
所述竖向承重分割墙设置在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的中线处,将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平均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在竖向承重分割墙两侧的分别设置地下交通承重底板和综合管廊承重底板,地下交通承重底板布置在综合管廊承重底板的下方;所述竖向承重分割墙、所述地下交通承重底板和所述综合管廊承重底板组成三层舱体,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底层和中间层设置为交通层,顶层设置为综合管理层;
所述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所述竖向承重分割墙、所述地下交通承重底板、所述综合管廊承重底板共同构成横纵交错的空间格构式横断面;
在底层,位于竖向承重分割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所述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的另一侧设置有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所述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和所述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之间设置有安全隔离墙;
在中间层,位于竖向承重分割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所述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的另一侧设置有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所述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和所述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之间设置有安全隔离墙;
在顶层,在竖向承重分割墙的两侧,采用综合管廊隔墙将两侧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综合管理舱;与竖向承重分割墙相邻的两侧,一侧设置有电信舱、另一侧设置有燃气舱,所述燃气舱先采用天然气防爆隔离舱;所述电信舱的另一侧设置有电力舱,所述电力舱的另一侧设置有海绵城市用舱;所述燃气舱的另一侧设置有无电综合管廊舱,所述无电综合管廊舱的另一侧设置有水舱;
所述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与所述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的两侧的底部均分别设置有防撞墙;
交通层的竖向承重分割墙采用分段设置,在沿洞口的方向即隧道的方向1000m~3000 m范围内设置可方便拆装的竖向承重分割墙;同侧的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和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之间设置有多个联通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9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椭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
- 下一篇:一种经纬双向棉弹色织绉布织物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