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聚苯胺-碳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421051.0 | 申请日: | 2016-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7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仲林;谢秋生;吴志红;胡再冉;陈然;张鹏昌;薄维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8 | 代理人: | 陈酩 |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苯胺 碳酸锂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纳米聚苯胺-碳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化学电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仪器日趋小型化、便携化,相应地要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的特点;空间探索技术和国防、军事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电池具有高比能量和长贮存寿命;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使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日益关注,而这种电池则应具有大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在众多的电池体系中,铿电池以其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和质量轻等优点脱颖而出,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Li4Ti5O12材料是尖晶石稳定构型,在嵌入Li+时,转变为岩盐结构的Li7Ti5O12,脱嵌则还原为Li4Ti5O12。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和体积变化均很小,有稳定的电压平台,被称为“零应变”材料,这也使它具有诸多优良的电化学性质。与传统的碳负极材料相比,其安全性能更好,耐过充能力更好,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会导致Li金属的析出,使电池安全性能大大提高;Li4Ti5O12快速充放电性能更好,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高倍率循环性能依然保持较好;Li4Ti5O12循环性能更好,Li4Ti5O12在浅DOC测试中循环次数可达4000次以上;Li4Ti5O12锂离子扩散系数更高,通常比碳材料高一个数量级。正是以上的诸多优点,使Li4Ti5O12成为极具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复性强、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循环稳定性强、导电性强的聚苯胺/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纳米聚苯胺-碳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制备步骤:
(1)、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加入KCl,所述的无水乙醇与KCl的摩尔比为1000∶1~20,搅拌5min得溶液;再在溶液中加入四异丙醇钛,所述的溶液中的KCl与四异丙醇钛的摩尔比为1∶10~1000,以1~20r/min慢速搅拌,直到出现白色浑浊,停止搅拌,用封口膜封口,室温沉降24h,干燥后即得到前驱体TiO2粉末;
(2)、将LiOH·H2O,溶解在3000ml的无水乙醇中得混合液,按混合液∶去离子水的体积比=1∶1混合形成混合溶液,搅拌10min,加入前驱体TiO2粉末,继续搅拌10min,得中间溶液;所述的LiOH·H2O与前驱体TiO2粉末的摩尔比为4∶5;
(3)、将中间溶液转入5000ml水热反应釜中,以180℃水热反应1~24h,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釜中的清夜倒去,取下层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至中性,在60℃电热鼓风烘箱中完全干燥,即得到水热产物;
(4)、将水热产物,在箱式马弗炉中以1℃/min的速度升温到300~700℃,煅烧60min,而后程序降温,煅烧后得到的产物即为Li4Ti5O12产物;
(5)、无机酸水溶液中,搅拌情况下,加入抗冻剂、钛酸锂粉末,降温至0℃以下后,加入苯胺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过硫酸盐搅拌溶解后抽 滤,取固体产物,分别用去离子水和盐酸洗涤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即可得到聚苯胺/钛酸锂负极;所述的过硫酸盐与苯胺的重量比为1∶1~1000;所述的盐酸采用浓度为0.1~0.2mol/L的稀盐酸。
所述水热反应采用夹套水热法、微波水热或均相水热中的任一种。
所述无机酸水溶液为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任一种的水溶液,其中所述的水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L。
所述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1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