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416771.8 | 申请日: | 2016-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9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恒;李博;陈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 |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满<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及其 车体 | ||
1.一种车体,为轨道车辆车体,包括底架、端墙(1)、侧墙(3)和车顶(2),所述端墙(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侧墙(3)相连接,所述端墙(1)的顶部与所述车顶(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1)与所述侧墙(3)之间以及所述端墙(1)与所述车顶(2)之间分别通过从内侧垫设在两者所形成直角区域的焊接型材(4)相连接;所述端墙(1)与所述侧墙(3)之间以及所述端墙(1)与所述车顶(2)之间分别预留有接缝,所述焊接型材(4)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接缝的凸起部位;所述端墙(1)与所述侧墙(3)之间的焊接型材(4)为第一焊接型材,所述第一焊接型材的凸起部位为第一凸起部位(41),所述第一凸起部位(41)沿所述第一焊接型材的对角线方向向外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部位(41)具有与所述端墙(1)端部之间形成焊接坡口的第一斜面(413),以及与所述侧墙(3)端面之间形成焊接坡口的第二斜面(4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位(41)具有与所述端墙(1)外表面齐平的第一平面(411),以及与所述侧墙(3)外表面齐平的第二平面(4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型材为挤压成型的方管型材,所述第一焊接型材一边的型材表面贴合于所述端墙(1)的内表面,所述焊接型材(4)另一边的型材表面贴合于所述侧墙(3)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位(41)在其根部设有分别与所述端墙(1)和所述侧墙(3)的内边角相吻合的直角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1)与所述车顶(2)之间的焊接型材(4)为第二焊接型材,所述第二焊接型材的凸起部位为第二凸起部位(42),所述第二凸起部位(42)具有与所述端墙(1)外表面齐平的第三平面(421),以及与所述车顶(2)外表面齐平的第四平面(422),且所述第四平面(4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平面(42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位(42)具有与所述端墙(1)端部之间形成焊接坡口的第三斜面(423),以及与所述车顶(2)端面之间形成焊接坡口的第四斜面(4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型材为挤压成型的方管型材,所述第二焊接型材一边的型材表面贴合于所述端墙(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焊接型材另一边的型材表面通过设置垫板(21)以贴合于所述车顶(2)的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型材的内腔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位(42)的位置设有凹槽(425),以使所述第二焊接型材的壁厚基本保持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位(42)在其根部设有分别与所述端墙(1)和所述车顶(2)的内边角相吻合的直角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头车车体和中间车车体,所述头车车体的司机室包括由铝合金方形管梁组成的框架(5)以及覆盖于所述框架(5)外部的玻璃钢外罩,所述玻璃钢外罩呈流线型且整体成型。
11.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67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辆车体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