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5017.2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8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贵;曹新明;韦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94 | 分类号: | E04C3/29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混凝土 组合 空腹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腹梁包括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下部受拉钢板(4)、端部弧形钢管(1)及钢板箍(3)四个部分,所述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的两端预留有纵向钢筋(8),纵向钢筋(8)连同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的端部一起插入端部弧形钢管(1)中后,在端部弧形钢管(1)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使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与端部弧形钢管(1)锚固连接在一起;同时,下部受拉钢板(4)的两端与端部弧形钢管(1)的底部连接固定,钢板箍(3)按一定的间距套在空腹梁上,并通过高强度螺栓与下部受拉钢板(4)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由纵向钢筋(8)、箍筋以及混凝土组成,纵向钢筋(8)的两端预留一定的长度,以便与端部弧形钢管(1)锚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受拉钢板(4)两端设置有与端部弧形钢管(1)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螺栓孔(12),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12)后与端部弧形钢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并沿着下部受拉钢板(4)的纵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与钢板箍(3)连接的第二螺栓孔(7),螺栓穿过第二螺栓孔(7)后与钢板箍(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弧形钢管(1)为“靴”形构件,端部弧形钢管(1)与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连接一侧设置有孔洞,其顶部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孔,其底部设置有第三螺栓孔(6),其底部与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连接一侧为弧形钢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箍(3)分为上部通道(9)和下部通道(10),在下部通道(10)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螺栓孔(11),螺栓穿过下部受拉钢板(4)上的第二螺栓孔(7)以及下部通道(10)上的第四螺栓孔(11)后,将下部受拉钢板(4)与钢板箍(3)连接固定。
6.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把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下部受拉钢板(4)、端部弧形钢管(1)及钢板箍(3)四个部件在工厂按实际所需尺寸加工好,然后运往工地进行组装;
(2)组装时,先将两端的端部弧形钢管(1)用高强螺栓连接在支撑构件上,再把钢板箍(3)套在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上,然后将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端的端部弧形钢管(1)内,最后把下部受拉钢板(4)两端分别插入两端的端部弧形钢管(1)底部并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同时将下部受拉钢板(4)与钢板箍(3)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3)待构件组装好后,混凝土从两端端部弧形钢管(1)顶部预留的混凝土浇筑孔浇筑到其内部,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使上部矩形部钢筋混凝土(2)与端部弧形钢管(1)锚固连接在一起,即可形成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构件包括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柱、梁或者承重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50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绕包机收线机构的排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缆用金属护套压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