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二次沉泥功能的渗透型道路雨水口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84688.7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0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俞楷;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二次 功能 渗透 道路 雨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二次沉泥功能的渗透型道路雨水口。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硬化地面的面积也大幅增加,硬化地面的雨水大多采用有组织的排放,即地面雨水有组织得流向雨水口,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通过管道流向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通过雨水干管将雨水排至河道等指定区域。但由于硬化地面的雨水下渗率极低,加上排放雨水的管道及雨水口的排放能力有限,因此城镇内时常会出现内涝。为解决城镇内涝,提高地面的下渗率成为了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
传统的雨水口的做法为:雨水口底部为素混凝土基础,雨水口深度≤1000mm,雨水口四壁采用240mm厚砖实砌,雨水检查井侧壁板底部设有雨水排放孔并连接有雨水管,将雨水排放至雨水检查井,雨水口顶部盖有雨水箅子。由于传统的雨水口四壁及底部均为不透水体,因此雨水仅能通过连接管道排至雨水检查井,当遇到暴雨时,该管道由于排放能力有限,无法承受集中雨水,常常导致道路被淹。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 2008年9月17日,公告号: CN101265722 A)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道路雨水口,包括雨箅子和路面下的内部空间,雨箅子下设有过滤斗,雨水径流由雨篦子初步拦截较大污物后进入篦子下的过滤斗,经过滤斗过滤后进入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其中的大空间为截流间,小空间为溢流间,两者由溢流堰分开。当径流量小于初期径流容积时,全部被截留在雨水口内,由底部的透水设施渐渗入周围的土壤,自然排空。当径流量较多初期径流容积充满后,后期径流便经溢流堰溢流到末端的溢流空间内,再经管道排向下游。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 2015年2月18日,公告号: CN204163179U)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的雨水口,包括雨水篦子、井身及过滤组件,雨水篦子安装于井身的入水口,过滤组件包括安装于井身的过滤筛及安装于过滤筛的弹性膜袋;弹性膜袋上设有若干通孔。
现行硬化道路或硬化地面设计时已开始考虑提高地面渗透率的问题,常见的采用降低道路绿化带高度,将道路雨水引向绿化带,地面采用透水花砖等方式来实现。但上述方式仅仅在城镇少量的新建区域能实现,对于占绝大多数面积的已建硬化地面采用上述方式改造难度及经济代价极大。带渗透功能的雨水口近些年也开始应用于道路工程,但这些雨水口一般是底部开口及侧壁开渗透孔,雨水口底部开口容易导致路基土料随地下水波动而涌入雨水口内,从而导致路基松动雨水口下沉,又由于缺乏有效的排泥措施,侧壁渗透孔容易被雨水中的污泥堵塞,导致渗透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行透水型道路雨水口容易导致路基下沉、被雨水中的污泥堵塞失效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技术成熟、施工方便、日常维护容易,不会造成路基下沉和内涝发生的具有二次沉泥功能的渗透型道路雨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4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升降柜
- 下一篇:笔记本(多彩奋斗本册魔力BOOK1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