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打开和关闭车门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9008.8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容大;权纯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81/54 | 分类号: | E05B81/54;E05B81/64;E05B81/72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打开 关闭 车门 方法 系统 | ||
提供了一种控制打开/关闭车门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门是否处于锁定状态,以及当确定门处于锁定状态时,确定智能钥匙是否在预定距离内。当确定智能钥匙在预定距离内时,在门的锁定状态中将门闩模块变为“准备打开”状态。该方法还包括确定智能钥匙是否保持在预定距离内以及操作门的外部手柄。当操作外部手柄时,同时打开门并解除门的锁定。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14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78136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车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方法和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应用智能钥匙的车辆中用于控制车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方法和系统,其中,当智能钥匙位于特定距离范围内时,仅通过操作门的外部手柄来解锁门以将门打开。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形成有用于容纳驾驶员或随行乘客的内部,并且门安装在车辆上以打开和关闭车辆的内部。在载客车辆的情况下,前门沿着其长度方向安装在车辆的前侧上,并且后门沿着其长度方向安装在车辆的后侧上,并且前门和后门通常安装在车身上,并且前门和后门能通过铰链而旋转。
棘轮安装在门上以允许使用者将门关闭。另外,在门被关闭之后,门锁撞针(doorlock stricker)在棘轮的对应安装位置处安装在车身上。门锁撞针被安装为销或钩的类型,并且门锁撞针与嵌入门中的棘轮接合以将门保持在关闭状态中。另外,在车辆的外部上,设置有用于操作棘轮的手柄。使用者使用钥匙解锁门,并且操作外部手柄来打开门。
同时,近来已经研发出用于车辆的智能钥匙。在应用智能钥匙的车辆中,持有智能钥匙的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或接合设置在外部手柄上的解锁按钮来解锁门(例如,当使用者持有智能钥匙时,通过将手指放置在传感器上,门可被解锁)。然后,使用者可通过拉动外部手柄来打开门。然而,如以上所描述的,应用根据相关技术的智能钥匙的车辆具有的缺点在于需要使用者操作两个步骤来进入车辆,这是因为在操作安装在手柄上的解锁按钮之后需要使用者打开门。
另外,由于解锁按钮安装在外部手柄上,所以手柄的外观可能是不理想的。此外,由于解锁按钮设置在手柄的有限区域内,所以除了由于解锁按钮的频繁故障而产生区域索赔之外,在解锁按钮的设计方面存在限制。
在本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包含不构成在本国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应用智能钥匙的车辆的车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方法和系统,从该车辆中可省去解锁按钮或解锁传感器,并且其中,持有智能钥匙的使用者可仅操作门的外部手柄并同时打开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控制打开和关闭车门的方法可包括:确定门是否处于锁定状态;当确定门处于锁定状态时,确定智能钥匙是否在与车辆相距的预定距离内;当确定智能钥匙在预定距离内时,在门的锁定状态中通过控制器将门闩模块变为“准备打开”状态;确定智能钥匙距离车辆是否保持在预定距离内;操作门的外部手柄;以及当操作外部手柄时,同时打开门并解除门的锁定。
在同时打开门并解除门的锁定的步骤之后,可通过打开的门产生门打开(AJAR)信号,并且可通过操作锁定单元来执行解除所有门的锁定。在确定智能钥匙是否保持在预定距离内的步骤中,当确定智能钥匙超出预定距离(例如,在距离范围以外)时,可在锁定单元的锁定状态中解除门闩模块的“准备打开”状态,以返回至确定智能钥匙是否在预定距离内的步骤。在外部手柄内可安装有感测单元(例如,传感器)以感测从智能钥匙产生的输出信号并将感测到的信号输出至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9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