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球藻的保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0167.3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拥军;卢傲雪;徐瑶瑶;周添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C12R1/89 |
代理公司: | 33201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球藻 保存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球藻的保存方法,所述的保存方法为:常温下,将小球藻浓缩液与无菌水按体积比1~3:1混合,然后添加甘油、茶叶提取物、山梨酸钾进行保存;所述甘油的质量终浓度为1%~4%、所述茶叶提取物的质量终浓度为1%~4%、所述山梨酸钾的质量终浓度为0.04%~0.08%;本发明保存工艺简单,易放大生产,针对小球藻在保存过程当中极易因操作不当受到污染,复活后小球藻生物量、叶绿素及活性多糖等重要指标快速下降等问题,通过安全高效保护剂的筛选复配,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且可在常温下进行贮藏与运输,避免低温耗能与运输不便。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小球藻的保存方法。
(二)背景技术
1.小球藻的简介
小球藻(Chlorella)为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属的一种普生性的单细胞绿藻,一般为聚集成群的单细胞绿藻。小球藻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在温带、热带、淡水或咸水中均能很好的生长。小球藻存在的时间长远,是地球上最早存在的生命之一,也是人类最早进行人工培养的微藻。
小球藻是一种天然的营养均衡的绿色营养健康食品,联合国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曾称誉其为“21世纪理想食品”与“21世纪的最佳食品”。小球藻细胞内叶绿素高达4%~6%,是自然界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其高强度的光合作用使藻细胞内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长因子、DHA、EDP等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
2.小球藻的价值应用
杨鹭生等(杨鹭生,李国平,陈林水.蛋白核小球藻粉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评价[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32(1):36~38.)研究指出,优良的小球藻藻粉蛋白质含量可达到60%以上,除优质鱼粉外,远超过其他蛋白质。藻粉中的氨基酸种类也非常丰富,有18种之多,其中包括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同时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较低,非常适合为人类的提供所需蛋白。除此之外,小球藻的叶绿素含量也颇高,可以达到4%~6%。还有占总脂肪酸含量65%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备受关注的亚油酸、亚麻酸等,由此小球藻具备了保健功能可以向市场进一步拓展。
根据李羡等(李羡,姜梦柔,何林乾,李乐乐,季东鑫,韩晓弟.小球藻提取物对几种十字花科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4):160~162.)利用小球藻提取物对大白菜、芥菜、萝卜种子等多种十字花科种子的研究,证明当浓度为4%时能够明显促进其快速发芽和胚根生长。并且经过毒理试验证明,该提取物没有毒性,因此可以作为环保农药快速发展。
在工业方面,日本很早就开始了对小球藻的研发,成功制作小球藻提取液CGF为食品添加剂,因其具有食品添加剂所特有的优点,被快速运用到许多食品中。而在发酵工业也利用小球藻的发酵作用使有利微生物快速繁殖。并且,在水产养殖方面,小球藻还可作为鱼、虾、蟹以及贝类等的饲料,具有良好的投喂效果。
在环境良好时,小球藻利用阳光、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产生ATP,并释放氧气,以此降低现今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当其生存在污水中时,小球藻也能吸收铅、镉等重金属,将农药、芳香烃等多种有机物分解并利用。藻细胞以吸收的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利用碳酸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磷酸盐被藻细胞转化成ATP和磷脂等有机物,而在无氧的时候,则是形成磷酸盐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而在医疗方面,王凌等(王凌,孙利芹,周妍.小球藻多糖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7):30~33.)通过从小球藻中提取的多糖对小鼠体外的细胞免疫调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吞噬细胞的能力提高,其他参与免疫功能的相关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这就表明小球藻多糖能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助益。也有学者发现小球藻多糖对实验小鼠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些研究虽然目前只在实验小鼠上取得成果,但是同时也为以后在人类身上进行相关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0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