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冬虫夏草菌的单位质量固体培养基发酵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8900.8 | 申请日: | 201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钟欣;沈冬秀;李少松;阚绪甜;王海贞;古励;刘昕;张古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冬虫夏草 单位 质量 固体 培养基 发酵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冬虫夏草菌的单位质量固体培养基发酵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固体培养基的配方、配制方法和接种方法。该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每100mL水中含有1~5g蛋白胨、0.5~2.5g酵母提取物、6~15g鸡蛋匀浆液、3~5g海藻糖、0.5~2g葡萄糖、0.5~1g壳质素以及0.4~1g软脂酸、0.8~2g油酸和0.2~0.6g亚油酸或1.5~4g的花生油或玉米油与橄榄油的混合油;配制时固体培养基的最终厚度为1~3cm,接种时采用液体发酵菌种液,接种量为每平方厘米0.2~0.8mL。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促进冬虫夏草菌生长,提高单位质量的固体培养基产出的菌体量,有助于冬虫夏草菌的发酵生产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冬虫夏草菌固体培养基发酵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我国青藏高原的一种特色名贵药材,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其生长范围局限,产量也极为有限,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其性味甘平,具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唠嗽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过程发现,冬虫夏草还具有抑制肿瘤、抗癌和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独特功效。
作为一种虫生子囊真菌,冬虫夏草的生活史包括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两个部分。形态学研究和分子鉴定均证实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冬虫夏草菌专性寄生于栖息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中的钩蝠蛾属Thitarodes昆虫的幼虫内完成有性阶段。寄主昆虫是形成冬虫夏草的营养来源,青藏高原冬虫夏草的资源量依赖于寄主昆虫的种群数量。
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已无法满足国内外迅猛增长的市场需求,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通过发酵培养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中国被毛孢菌丝可以作为一种冬虫夏草的替代物作为保健食品或药品。目前已公开的冬虫夏草菌发酵技术存在着单位质量的固体培养基发酵效率不高,产物收率低等特点。如何提高单位质量的固体培养基的发酵效率是该产业领域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冬虫夏草菌的单位质量固体培养基发酵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固体培养基的配方、配制方法和接种方法。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每100mL水中含有1~5g蛋白胨、0.5~2.5g酵母提取物、6~15g鸡蛋匀浆液、3~5g海藻糖、0.5~2g葡萄糖、0.5~1g壳质素、0.4~1g软脂酸、0.8~2g油酸和0.2~0.6g亚油酸。通常地,每100mL水中还含有0.1g的磷酸二氢钾和0.05g的硫酸镁,调节pH值为6.5~7。利用1.5~2%的琼脂或30~40g的大米进行固化。上述配方中的“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三种化合物整体可以由1.5~4g的体积比为2~10∶1~2的花生油∶橄榄油或体积比为2∶1的玉米油∶橄榄油来代替。
本发明所述的菌株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中国被毛孢,可以从新鲜冬虫夏草常规微生物方法分离获得或从市售获得。
为进一步提高单位质量的固体培养基的发酵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虫夏草菌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目前已公开的冬虫夏草菌固体培养基的现有配制方法未见考虑培养基的厚度问题。由于冬虫夏草菌(中国被毛孢)具有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特性,出于提高单位重量培养基的生产效率的考虑,固体培养基不宜过厚,培养基过厚时菌体生长不到底层的培养基,造成培养基浪费;培养基也不宜过薄,由于冬虫夏草菌属于嗜低温真菌,在低温环境中发酵时间比一般真菌长,因此过薄的固体培养基会造成失水及营养不足的情况。固体培养基的厚度需要通过实际冬虫夏草菌在有效发酵周期内的生长特性进行创造性劳动系统实验验证才能确定。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培养基养料、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单位质量培养基产出菌体数量的方法,该方法为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的最终厚度为1~3cm,优化为1.5~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8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