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和电动车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317075.1 | 申请日: | 2016-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静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H01M10/613;H01M10/656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景志轩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电池组 模块 电动车 电池 智能 管理 系统 | ||
1.一种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包括采用并联或串联连接方式安装在该电池 组模块(1)的壳体(2)中的若干个充放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模 块(1)即插即用且以插扣式可拆装结构安装在设置于电动车上的电池盒(9) 中,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该电池组模块(1)的充放电端子(3)和与车载智 能控制单元能够相接的数据通讯端口(4),所述数据通讯端口(4)的内端与设 置于该壳体(2)上且能控制所述充放电端子(3)与外部连接或断开的智控电 路相接;所述电池组模块(1)还设有受所述智控电路控制并将该壳体(2)内 的热量导出的降温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 的形状为长条矩形体,所述充放电端子(3)和数据通讯端口(4)设置在壳体 (2)的一个端面或者一个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智控 电路中还设有表明该电池组模块(1)具有唯一性的电子身份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 (2)上还设有与所述智控电路相接的表示该电池组模块(1)处于充电、放电、 休眠状态及反映其电能存量高低的指示灯(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2)上还设有将该电池组模块(1)精准牢靠插入或扣入所述电池 盒(9)中对应位置的定位结构(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放 电端子(3)和数据通讯端口(4)设置于壳体(2)的端面上时,所述定位结构 (6)为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一个窄侧面上的定位槽和设置于另一个窄侧面 上的导轨或导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放 电端子(3)和数据通讯端口(4)设置于壳体(2)的一个窄侧面上时,所述定 位结构(6)为设置于该壳体(2)的另一个窄侧面上的定位槽和设置于所述电 池盒(9)内底表面上的定位条,或者所述定位结构(6)为设置于所述壳体(2) 的另一个窄侧面上的定位孔和设置于所述电池盒(9)内底表面上的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放 电端子(3)和数据通讯端口(4)设置于壳体(2)的一个窄侧面上时,所述定 位结构(6)为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一个端面上的定位槽和设置于所述电池 盒(9)内侧壁上的定位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 (2)上还设有便于使用者将该电池组模块(1)插入所述电池盒(9)内或由该 电池盒(9)中拔出的手柄(8)。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 机构(7)由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临近外端的微型散热风扇(71)、开设于该 壳体(2)上临近里端的进风过滤窗口(72)和连接在所述微型散热风扇(71) 与进风过滤窗口(72)之间且位于壳体(2)内壁上的毛细导流槽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 盒(9)为至少一侧具有翻盖且其盒内可并列或叠摞式插接或扣接若干个所述电 池组模块(1)的长方体盒,在电池盒(9)上设有与每个所述电池组模块(1) 上的所述充放电端子(3)和数据通讯端口(4)分别相对应的充放电接口和数 据通讯接口,其中,所有充放电接口并接,所有数据通讯接口并接;所述充放 电接口通过电源线能够与电动车的动力系统相接,所述数据通讯接口通过数据 线能够与所述车载智能控制单元相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型的电池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 池盒(9)内相对的两个窄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的定位结构(6)相匹配的定 位组件,该定位组件为设置在一个窄侧壁上的导轨或导柱和设置在另一个窄侧 壁上的定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静,未经鲁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70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
- 下一篇:磺化聚苯乙烯/聚烯烃微孔膜交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