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分布的多摄像头全景立体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2509.0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9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逸;王玉伟;陶家园;陈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B37/04 | 分类号: | G03B37/04;G03B35/08;H04N5/2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纪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分布 摄像头 全景 立体 成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分布的多摄像头全景立体成像装置,包括若干个同型号的摄像头和固定壳体。以摄像头的视场角为基础单位将0°纬线至极点的球面划分为若干个纬度区间;每个纬度区间又按经度均分为若干个经纬度区间,每个经纬度区间被一个立体视觉单元视场所覆盖;每个立体视觉单元由两个光轴平行的摄像头组成;按照多角形结构将立体视觉单元之间相互穿插,使得立体视觉单元获得较长的基线;壳体呈扁平形结构,以所有摄像头固定面构成的轮廓为外形,并保证摄像头的视场不被遮挡。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高分辨和基线长的优点,能够实现半球空间的立体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景立体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分布的多摄像头全景立体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景立体成像装置主要有鱼眼镜头、折反全景相机和多摄像头全景相机。
其中鱼眼镜头和折反全景相机图像畸变大、分辨率有限,使得其在全景立体成像领域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现有的多摄像头全景相机,摄像头多为球面分布,体积大、结构复杂;利用相邻摄像头的视场重叠实现全景立体成像,相邻摄像头的光轴不平行且基线较短,不利于立体成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分布的多摄像头全景立体成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高分辨和基线长的优点,能够实现半球空间的立体成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平面分布的多摄像头全景立体成像装置,包括:
壳体,呈扁平形结构,其表面有若干个侧壁,每个侧壁均设有镜头孔;镜头孔数量与摄像头总数相等,用于固定安装摄像头。
摄像头系统,由若干个同型号的摄像头组成;按仰角大小分为两组或者更多组,同组摄像头的仰角相同;每组摄像头包括多对光轴平行的摄像头;每对摄像头的方位角相同,构成立体视觉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以所有摄像头固定面构成的轮廓为外形;其侧壁所处平面与对应摄像头光轴相互垂直;保证在摄像头安装固定后,指向不变,且视角均不被壳体和其它摄像头遮挡。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系统的视场划分原则为:以摄像头的视场角为基础单位将0°纬线至极点的球面划分为若干个纬度区间,每个纬度区间被一组摄像头视场所覆盖;每个纬度区间又按经度均分为若干个经纬度区间,每个经纬度区间被一个立体视觉单元视场所覆盖;立体视觉单元的综合立体视场能够覆盖半球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同组摄像头位于同一平面上,不同组摄像头所处的平面之间相互平行或重合;间隔相邻的两同组摄像头光轴之间夹角等于720度除以该组摄像头的个数。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视觉单元,按照多角形结构相互穿插布置,基线较长;其基线与组成该立体视觉单元的两摄像头光轴相互垂直;同组摄像头所组成的多个立体视觉单元的基线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系统,其立体成像分辨率与单个摄像头的成像分辨率成正比,采用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来提高装置的立体成像分辨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上述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摄像头上述规则安装固定在壳体上,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高分辨的优点,可实现半球空间的无盲区立体成像;组成立体视觉单元的两摄像头光轴平行并与基线垂直,较长的基线有利于立体成像;扁平形的壳体结构有利于电路设计和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全景立体成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全景立体成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全景立体成像装置的立体视场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全景立体成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2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