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性岩超基性岩综合利用工艺及其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98673.9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喜;苑占永;张文华;陈海彬;刘宗元;孙宇;窦巧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喜 |
主分类号: | B03B9/00 | 分类号: | B03B9/00;B02C17/00;B03C1/005;B03C1/00;B03D1/002;B03D1/001;B07B1/00;B03D3/06;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4200 河北省遵化市遵化镇***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性岩超基性岩 综合利用 工艺 及其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性岩超基性岩综合利用工艺及其制 品。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生活里,铁可以算得上是最有用、最价廉、最丰富、最重要的金 属了。钢铁的年产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人体,铁是不可缺少的 微量元素。铁还是植物制造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约三分之二的磷用于磷肥。磷还用于制造磷酸、烟火、燃烧弹、杀虫剂等。 磷在生物圈内的分布很广泛,地壳含量丰富列前10位,在海水中浓度属第2 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也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约占人体重的 1%。它不但构成人体成分,且参与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代谢过程,是机体 很重要的一种元素。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 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在化学工 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馏锅、酿造锅等。在国防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 炮弹、枪炮零件等。在建筑工业中,用做各种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
硫精矿制造硫酸,烧渣作为铁粉使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铁、磷、铜、硫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我们过去处理 该类矿石的传统工艺都是仅回收磁性铁,随技术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开始从磷 含量较高的选铁尾矿中回收磷,有色金属几乎没有回收。故研究开发一种能从 复杂磁铁矿、磷灰石、硫化矿等有用矿物中分离出铁精粉矿、磷灰石精矿、黄 铜精矿和硫精矿及伴生的金、银、钴的工艺为当世之所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通过一种分离工艺简易,成本低, 易于实现,且选矿效果好、效率高的基性岩超基性岩综合利用工艺。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基性岩超基性岩综合利用工艺制 得的制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性岩超基性岩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给矿破碎:预备矿物,将该矿物加入粉碎设备进行挤压破碎工序,制 得粉状物;
(2)调浆:将粉状物调成浆状,制得浆物;
(3)一次分级:根据所需的生产磷灰石的细度要求对浆物进行分级工序, 将浆物中不符合细度要求的粗矿物移至磨机进行研磨工序,直至符合细度要求, 同时对符合细度要求的浆物进行弱场强磁选,制得铁精矿和产出尾矿;
(4)磁选分离:对经弱场强磁选后的尾矿用中场强磁选去除大量磁性矿物, 为最终尾矿,磁选分离出的非磁性物作为目的矿物进入下道工序;
(5)选择性絮凝或脱泥:对磁选分离后的非磁性矿物进行选择性絮凝处理; 或对磁选分离后的非磁性矿物进行脱泥处理,脱出的泥为尾矿直接排放掉;
(6)浮选分离:选择性絮凝后的物料再加药剂浮选硫化物,得到黄铜矿、 黄铁矿精矿、金、银、钴以及随黄铜矿得到相应富集,这部分得到的尾矿再次 添加不同种类的药剂浮选回收磷灰石,得到磷灰石精矿和最终尾矿;或
选择性絮凝后的物料再加药剂浮选回收磷灰石,得到磷灰石精矿和尾矿, 这部分得到的尾矿再次添加不同种类的药剂浮选,得到黄铜矿、黄铁矿精矿、 金、银、钴以及随黄铜矿得到相应富集和最终尾矿;
(7)重复步骤(1)~(6),循环制得铁精粉矿、磷灰石精矿、黄铜精矿和 硫精矿及伴生的金、银、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粉碎设备为球磨机,该球磨机将矿物破碎成 尺寸大小为小于0.2~0.5mm的粉状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在分级时,使用长方形筛孔的筛子 进行分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中的弱场强磁选的场强在4500Gs以 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中的中场强磁选的场强在0.3~0.9T, 且为高梯度磁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中尾矿作为最终尾矿,不再返回流 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5)中的选择性絮凝药剂的各组份配比 为:
聚铝∶白炭黑∶聚丙烯酰胺=2.5~35∶2.5~3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喜,未经孙建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86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热抗磨损喷雾喷嘴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秸秆粉碎及混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