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宽/双峰分子量分布丁基橡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8408.2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4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孟伟娟;邱迎昕;张雷;张月红;龚惠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10/12 | 分类号: | C08F210/12;C08F236/08;C08F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刘烽;桑胜梅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双峰 分子量 分布 丁基橡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宽/双峰分子量分布丁基橡胶的方法,包括:S1,将异丁烯、异戊二烯和稀释剂混合后得到单体料流;将引发剂和稀释剂混合后得到引发剂料流;S2,将单体料流和引发剂料流混合并送入第一环管反应器区中,然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第一部分丁基橡胶淤浆;S3,将第一部分丁基橡胶淤浆送入第二环管反应器区,继续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二部分丁基橡胶淤浆,最终得到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淤浆并引出;S4,将所述引出的丁基橡胶淤浆与水接触,脱除未反应单体和稀释剂,得到胶粒水;S5,将胶粒水经脱水和干燥,得到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换热好,条件温和,产品质量好,呈双峰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加工特性取决于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一般,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取决于数均分子量。弹性体的加工性能取决于Mw和Mw/Mn(分子量分布或MWD)。
已发现具有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显示出优异的密炼机混炼特性,并且在储存条件下抗流动(冷流)性很好。丁基橡胶的分子量分布还控制挤出物胀大的程度。具有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与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橡胶相比,其生胶强度提高。提高的生胶强度或未硫化胶料强度使得生产操作(例如内胎制造)改善,未硫化的橡胶制品强度大增而且畸变较小。
中国专利CN1427851A公开了一种制备宽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混合催化剂体系(包括大量的卤化二烷基铝,少量的二卤化一烷基铝和微量的铝氧烷),得到的丁基橡胶的分子量分布大于3.5,最高达7.6。
目前,仍需要简单易行且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制备宽/双峰分子量分布丁基橡胶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状况,本申请的发明人在橡胶生产的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得到一种简单易行且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制备宽/双峰分子量分布丁基橡胶的方法,通过采用至少两个环管反应器串联操作,且分别控制两个环管反应器的聚合温度和时间,能够得到宽/双峰分子量分布丁基橡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异丁烯、异戊二烯和稀释剂混合后得到单体料流;将引发剂和稀释剂混合后得到引发剂料流;
S2,将单体料流和引发剂料流混合并送入第一环管反应器区中,然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第一部分丁基橡胶淤浆;
S3,将第一部分丁基橡胶淤浆送入第二环管反应器区,继续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二部分丁基橡胶淤浆,最终得到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淤浆,并从第二环管反应器区中的环管反应器顶部引出;
S4,将所述引出的丁基橡胶淤浆与水接触,脱除未反应单体和稀释剂,得到胶粒水;
S5,将胶粒水经脱水和干燥,得到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
其中,步骤S2中的聚合反应的温度低于步骤S3中的聚合反应的温度,步骤S2中的聚合反应的压力高于步骤S3中的聚合反应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两个环管反应器区,并控制两个环管反应器区的聚合条件,在第一环管反应器区得到高分子量部分的丁基橡胶,在第二环管反应器区得到较低分子量部分的丁基橡胶,最终能够得到具有宽/双峰分子量分布的丁基橡胶;且换热好,聚合条件温和,产品质量好,运行周期长,生产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S1中,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摩尔比为95:5至99.5:0.5,优选97:3至99:1。所述引发剂为本领域常用的引发剂,如选自水/三氯化铝体系和HCl/二氯乙基铝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混合也在如混合器的容器中进行。所述稀释剂为本领域内常用的稀释剂,如一氯甲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8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