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钙黄绿素标记斑马鱼胃肠道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86065.6 | 申请日: | 2016-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晨;韩建;韩利文;王雪;王荣春;侯海荣;陈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朱家富 |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黄绿 标记 斑马 胃肠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钙黄绿素标记斑马鱼胃肠道的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1)挑选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放入含有培养液的培养容器中,加入钙黄绿素溶液;(2)恒温条件下避光孵育斑马鱼胚胎,然后用培养液清洗,制得标记后的斑马鱼胚胎;(3)将标记后的斑马鱼胚胎麻醉,利用图像采集工具,对斑马鱼胚胎中显示黄绿荧光的胃肠道部分进行影像采集并保存。本发明首次对钙黄绿素标记斑马鱼胃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对钙黄绿素标记斑马鱼胃肠道的影响因素与在骨骼沉积等方式进行染色的影响因素不相同,通过对相关条件进行优化后,获得了能够得到胃肠道轮廓清晰、清楚可见、易于辨识的结果的标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钙黄绿素标记斑马鱼胃肠道的方法,属于药物筛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胃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导致的胃肠道类疾病问题日渐普遍。截止目前为止,该类疾病已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该类疾病的发病率越高,且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胃肠道类疾病极易转化为癌肿。胃肠类疾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症,该类疾病越早被发现,患者的治愈率也将越高。因此以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对活体模式生物的胃肠道进行特异性标记,将有助于胃肠道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特效药物的研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在人口健康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模式生物包括噬菌体、秀丽隐杆线虫、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等。其中由于噬菌体、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等模式生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在基因水平及组织器官构成等方面,它们与人类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通常不利用以上三种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动物对胃肠道进行研究。小鼠是一种小型啮齿类的哺乳动物,虽然在进化上与人类的距离较近,且解剖结构和发育过程等也与人类接近。但是由于小鼠属于体内受精、体内发育,且繁育周期较长。因此以其作为实验动物对胃肠道进行特异性标记及研究时,通常费时费力。小鼠胃肠道被特异性标记后,其结果的观察只能是将实验动物处死后,在体外进行;或是利用影像技术间接观察活体小鼠的胃肠道。以上过程均周期较长且成本较高,实验结果缺乏直观性。
中国专利文献CN103301480A(申请号201310181252.4)公开了一种斑马鱼肠蠕动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筛选促胃肠动力药物的方法,包括(1)斑马鱼选取;(2)模型诱导及化合物处理;(3)荧光显微镜定量分析。该方法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利用尼罗红作为染料标记其胃肠道。但是该方法优选的标记时间为16h,整个实验周期较长。
鉴于以上研究方法的不足,建立一个可快速、特异性对活体模式生物胃肠道进行标记的方法;使得既缩短实验周期、降低研究成本,又能增加实验结果观察的可靠性和直观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斑马鱼(Daniorerio)是源自印度、巴基斯坦淡水河流中的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属于鲤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脊椎动物之一,现已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列为继人和小鼠之后的第三大模式生物。在基因组水平上,斑马鱼与人类具有高达87%的同源性,约70%的人类基因在斑马鱼中至少有一个明显的同源基因。在生理结构、信号通路传导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斑马鱼与人类相比也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与小鼠相比,斑马鱼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透明,整个发育过程清晰可见,且产卵量高,发育周期短。因此以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对胃肠道进行特异性标记及研究,既经济又快速,且结果直观,易于观察。
在胃肠道的细胞功能和解剖结构等方面,斑马鱼与人类非常相似,均由内皮细胞、结缔组织、环状肌和外纵肌组成。斑马鱼胚胎发育至26-126hpf,其肠道的管腔形成,并不断生长,功能性肠道上皮由内胚层逐渐分化形成。斑马鱼胚胎发育至72hpf,在未喂食状态下,其肠道首次出现不稳定的自发性收缩。伴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至120-144hpf,斑马鱼胚胎的大部分卵黄囊被吸收,肠道自发的蠕动及摄食能力增强。由于斑马鱼胚胎体外发育且透明,因此在早期发育阶段,其胃肠道均易于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60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