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凡纳滨对虾DNA病毒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及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73625.4 申请日: 2016-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5695638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2
发明(设计)人: 黄文;任春华;罗鹏;赵哲;于宗赫;江晓;王艳红;陈廷;胡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C12R1/93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刘明星
地址: 510301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凡纳滨 对虾 dna 病毒 新型 快速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DNA病毒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及 方法。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对虾养殖中占据绝对优势 地位,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在中国渔业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然而,对虾白 斑综合症、早期死亡综合症等病害问题每年给对虾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制约着该产业 的健康发展。DNA类病毒,如: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 及黄头病病毒(YellowHeadVirus,YHV)等是造成凡纳滨对虾上述病害的重要病原。

加强病原检测、提前阻断病毒传播是防控病毒疫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现有的技术方法, 如细胞培养、荧光抗体、免疫组织化学、PCR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细胞培养法检测灵敏度 不高,检测时间长;PCR检测法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且对检测环境要求较高;荧光技术等 则需要经过复杂的操作,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以上种种不利因素都限制了凡纳滨对 虾相关病害现场快速检测及检测方法在基层普及,使得对虾DNA类病毒的防控基本缺失。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较新型的 PCR技术,通过设计4条特异、高效的引物,能够在等温条件下不间断地快速扩增目的序列, 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的优点。但现有的LAMP检测试剂盒对实验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 的要求较高,其包含的组份较多,核酸提取过程繁琐,再加上LAMP检测液需要添加各种引 物、酶、反应缓冲液等,容易造成试剂盒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非常不利于LAMP反应的推 广应用。由于上述限制因素,现行的LAMP检测试剂盒推广应用受到严重制约。

因此,开发出一种操作步骤少、简单有效、不易被污染的凡纳滨对虾DNA病毒检测试 剂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步骤少、简单有效和不易被污染的凡纳滨对虾DNA病毒 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的凡纳滨对虾DNA病毒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凡纳滨对虾 DNA病毒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包括DNA快速提取液和检测液。

优选,所述的检测液含有核酸荧光染料、环介导等温扩增试剂和检测引物组,所述的检 测引物组为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的检测引物组或黄头病病毒(Yellow HeadVirus)的检测引物组。

所述的检测液中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引物组,其由下列引物组成:

上游外引物F3:5’-ATCAAAGGCCTTTGTCGGT-3’;(如SEQIDNO.1所示);

下游外引物B3:5’-GGTCTCAGTGCCAGAGTAGG-3’;(如SEQIDNO.2所示);

上游内引物FIP:5’-ACCACACACAAAGGTGCCAACTAGCTCCAACACCTCCTCC-3’; (如SEQIDNO.3所示);

下游内引物BIP:5’-ATTGGTGCGCCAAAGGTGGTCGTGCACGTACATGTCGA-3’;(如 SEQIDNO.4所示);

所述的检测液中的黄头病病毒的检测引物组,其由下列引物组成:

上游外引物F3:5’-GGAACACCAGTGACTCCATC-3’;(如SEQIDNO.5所示)

下游外引物B3:5’-CACTGTTTACGCGGGCTC-3’;(如SEQIDNO.6所示)

上游内引物FIP:5’-ACCATGTCTGGGATGCGCTGTCGACATCGGTATCGCAAGT-3’; (如SEQIDNO.7所示)

下游内引物BIP:5’-GGAGGTGGGACGTTGTAAGCATAGATGCAGTAGACTCGGCC-3’。 (如SEQIDNO.8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3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