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DE3A在判断阿那格雷治疗肿瘤效果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6133.2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2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俞强;刘珏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33/68;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马莉华,刘真真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de3a 判断 治疗 肿瘤 效果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肿瘤分子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PDE3A在判断阿那格雷治疗肿瘤的效果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肿瘤患者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肿瘤治疗的复杂性,也同时表明该疾病需进行个体化治疗。应用靶向技术向肿瘤病灶区精确递送药物的“靶向治疗”和利用肿瘤特异的基因突变和基因功能的“靶点治疗”是目前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分子靶点治疗是针对不同肿瘤细胞中特异的促进肿瘤生长和存活的关键分子,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代表性的靶点药物如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拉帕替尼(Lapatinib),克唑替尼(Crizotinib)等和抗体药物阿瓦斯汀(Avastin),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等。此外,还有靶向其它激酶的抑制剂、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等。
与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不同,肿瘤分子靶点药物具有特异性或选择性抗肿瘤作用和减低药物毒性作用,大大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精准性,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但目前的抗肿瘤药物靶点和靶点药物还远远不够。阿那格雷作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抗血小板增多症。有研究表明阿那格雷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在抑制肿瘤方面具有新用途,但是阿那格雷并非对所有类型的肿瘤都有比较好的效果,目前仍缺乏明确的诊断方法以指导阿那格雷的用药。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能够判断阿那格雷治疗肿瘤效果的生物标记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判断阿那格雷治疗肿瘤的效果的标记物PDE3A,以及PDE3A在判断阿那格雷治疗肿瘤的效果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DE3A基因序列、PDE3A核酸检测试剂、PDE3A蛋白、和/或PDE3A蛋白检测试剂的用途,用于制备诊断试剂或诊断试剂盒,所述诊断试剂或试剂盒用于:
(a)判断阿那格雷(Anagrelide)治疗肿瘤的效果,和/或
(b)判断肿瘤患者是否适合用阿那格雷进行治疗,和/或
(c)判断肿瘤细胞对阿那格雷的敏感性。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诊断试剂包括蛋白芯片、核酸芯片、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诊断试剂用于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判断包括辅助判断和/或预先(治疗前)判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敏感性是指所述肿瘤细胞在以下浓度的阿那格雷存在下的敏感性:0.001-0.25μM,较佳地为0.01-0.1μM,更佳地为0.02-0.08μ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敏感性是指所述肿瘤细胞在以下浓度的阿那格雷存在下的敏感性:0.25-10μM,较佳地为0.5-5μM,更佳地为0.8-3μ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敏感性包括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敏感性,和/或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敏感性。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阿那格雷治疗肿瘤的用量为每天1mg-500mg,较佳地为10mg-250mg,更佳地为30-100mg。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基因序列包括PDE3A的编码序列和/或非编码序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基因序列包括基因组DNA、cDNA和/或mRNA序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核酸检测试剂偶联有或带有可检测的标记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蛋白检测试剂包括抗PDE3A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蛋白芯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蛋白检测试剂偶联有或带有可检测的标记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可检测的标记物选自下组:生色团、化学发光基团、荧光团、同位素或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蛋白包括全长PDE3A蛋白、或其分泌性蛋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基因序列和/或PDE3A蛋白被作为所述试剂盒中的标准品或对照。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PDE3A核酸检测试剂包括引物、探针、或核酸芯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肿瘤患者包括非血液肿瘤患者或实体瘤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6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