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烧结生产的强力混合工艺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7947.X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4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安;李康;李文林;杨正伟;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 | 分类号: | C22B1/24;C22B1/00;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烧结 生产 强力 混合 工艺 及其 装置 | ||
一种用于烧结生产的混合方法,包括一下步骤:(1)将铁矿粉、溶剂、燃料送入强力混合机,加水,进行第一段混合;(2)将第一段混合后的料送入第一圆筒混合机,加水,进行第二段混合;(3)将第二段混合后的料送入第二圆筒混合机或圆筒制粒机,加水,进行第三段混合,得到混合料。本发明采用立式强力混合机,不仅可以减少占地面积,而且可以提高烧结矿强度和烧结矿产量,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烧结厂利润方面带来多重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用的铁矿粒料(即烧结用的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烧结厂烧结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烧结生产的强力混合工艺及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中型高炉炼铁生产使用的含铁物料主要是品位高于55%的块状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和富块矿)。烧结矿是将不能直接加入高炉冶炼的粉矿、精矿、二次含铁粉尘与石灰石、白云石等熔剂和燃料混合均匀后经烧结机烧结,得到具有一定粒度组成的人造富矿。从全球范围内铁矿资源来看,细铁精矿和超细铁精矿消耗的比例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富块矿和粉矿的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现有大部分烧结工艺通常不适用粒度较细铁精矿原料,因为加大量配加细精矿易导致烧结生产恶化,产量下降、质量变差、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同时,各种非传统的含铁原料,如低品位、难处理以及复杂共生矿、钢铁厂内各种含铁废料、尘泥、化工厂或有色冶炼产生的含铁渣尘的利用采用现行的烧结或者球团法无法有效得到利用。传统的烧结原料粗颗粒料都是通过圆筒混合机来进行混合和制粒的,传统的混合作业分为一次混料和二次混料,一次混料采用圆筒混料机进行,一混主要起均匀成分作用,一混时间为2min;二次混料也采用圆筒混料机进行,二混主要作用是制粒和提高料温,二混时间为3min;物料混合作业完成后去烧结机进行烧结作业。但是,由于烧结细粉的水亲和力比较差,在传统烧结工艺中很难使得水分均匀的分散,而水的均匀分散对于制粒效果非常关键,而细粉烧结由于其阻碍了透气性而影响了烧结机的生产效率。在现有工艺中,作为烧结用的铁矿粉原料,由于细粉和粗颗粒矿混匀性差,因此会配比较少的细粉矿和较多的粗颗粒矿,细粉的添加量一般是20-30wt%之间,最高也只能达到40wt%。因此,需要对现有烧结工艺进行相应改进,使得烧结厂可以应用大量细粒级铁精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烧结生产的强力混合工艺,以达到大量细铁精粉原料能够用于烧结工艺,能够适用于新建烧结机、老旧烧结机的改造项目以及钢厂粉尘、污泥的回收利用,降低能耗,并满足各种特殊工艺的要求。本发明的工艺能使细粉和粗颗粒矿充分混匀,这样就能够使用到更多的细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用于烧结生产的强力混合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铁矿粉、熔剂(或溶剂)、煤炭燃料(优选焦粉)送入强力混合机(M)中,加水润湿和进行第一段强力混合,获得混合物料(a1);
(2)将第一段混合后的物料(a1)送入第一圆筒混合机中,加水润湿,进行第二段混合,获得混合物料(a2);
(3)将第二段混合后的物料(a2)送入第二圆筒混合机或圆筒制粒机,加水润湿,进行第三段混合,得到烧结用的铁矿混合料(Ia)(简称烧结(用)混合料Ia)。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用于烧结生产的强力混合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铁矿粉、熔剂(溶剂)、煤炭燃料(优选焦粉)送入强力混合机(M),加水润湿,进行第一段强力混合,获得混合物料(a1);
(2)将第一段混合后的物料(a1)送入圆筒制粒机,加水润湿,进行第二段混合,得到烧结用的铁矿混合料(Ib)(简称烧结(用)混合料Ib)。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用于烧结生产的强力混合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79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