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临近频点采样建立传导干扰耦合通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2519.8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7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戴飞;王顺鑫;郑涛;苏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临近 采样 建立 传导 干扰 耦合 通道 多元 线性 回归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临近频点采样建立传导干扰耦合通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在已知干扰源的条件下,利用临近频点采样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传导电磁干扰耦合通道参数化建模方法,通过频率分段的方法,将多元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应用到具有非线性关系特性的传导电磁干扰耦合通道的参数化建模中来,并通过采样考察频点附近一系列频点特性获取该频点处建模所需的多路观测样本。本发明在无任何耦合通道先验知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取干扰源和端口测试信号的变量关系得到耦合通道的参数化模型,具有普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兼容建模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临近频点采样建立传导干扰耦合通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磁兼容的传导干扰发射测试中,受试设备内部有许多独立的干扰源,这些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耦合通道耦合到待测端口,共同形成了待测端口的干扰信号。若受试设备的干扰发射超标则需对其进行改进,在已知受试设备内部干扰源特性却无法将其抑制的条件下,只有对其干扰耦合通道做出一定的改变才能使受试设备满足标准,因此需要对其耦合通道的特性进行建模分析。
现阶段对传导干扰耦合通道的建模主要分为时域建模和频域建模,时域建模方法需要首先提取元器件及PCB的寄生参数,建立电路仿真模型,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时域仿真,最后对仿真所得的干扰电压进行频谱分析得到最终的干扰噪声频谱;目前的频域建模方法则需要对干扰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以建立干扰的频域仿真模型,以电压或电流源表示干扰源,以无源网络表示干扰耦合通路,在频域直接计算电磁干扰频谱。上述方法,均在有一定干扰耦合通道先验知识的前提下,建立电路仿真模型,然而问题在于,在实际测试中往往对干扰耦合通道毫无任何先验知识,同时模型的适用范围较小,建立的模型只能针对该类特定耦合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临近频点采样建立传导干扰耦合通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临近频点采样建立传导干扰耦合通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在已知干扰源的条件下,利用临近频点采样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传导电磁干扰耦合通道参数化建模方法,通过频率分段的方法,将多元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应用到具有非线性关系特性的传导电磁干扰耦合通道的参数化建模中来,并通过采样考察频点附近一系列频点特性获取该频点处建模所需的多路观测样本,其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一、信号获取。对测试端口信号进行采集,若采集到时域信号,则需要将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到频域,若采集到的是频域信号,则可直接利用,得到频域的端口测试信号Y(f)。
步骤二、频域分段。为避免全频段中信号非线性关系带来的误差,本发明分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同时在考察频点以及该频率附近很小的一段频率内获取样本作为求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多次观测样本,对该小频段内干扰源与端口测试信号的关系视为线性,同时对小频段内每个频点的线性关系视为相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出的结果作为该考察频点处的模型。对足够多的离散频点进行上述处理,即可得出一定频率范围内较完整的耦合通道型。
已知的干扰源信号为X1(f),X2(f),…,Xk(f),其中Xj1,Xj2,…,Xjn为干扰源Xj(j=1,2,…,k)在考察频率fs附近一系列频点f1,f2,…,fn处的特性,将这n个干扰电压作为干扰源Xj(j=1,2,…,k)在fs频点处的n次观测样本,相对应的模块端口信号在这一系列频点处的干扰特性为Y1,Y2,…,Yn,将其作为端口测试到的混合信号Y(f)在fs频点处的n次观测样本。对于有k个干扰源的条件下,每n=k+1个频点视为同一频率下的观测数据,分别对干扰源信号和端口测试信号的相应频率进行分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2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