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42338.7 | 申请日: | 2016-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3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书贤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H02K7/1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助行器 模块化 动轮 | ||
1.一种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固定轴(12)、轮壳(13)、电动马达(14)及电磁煞车(16),其中固定轴(12)与所述助行器(2)相连接,该固定轴(12)上转动安装有轮壳(13),所述轮壳(13)的一侧内部设有驱动轮壳(13)转动的电动马达(14),另一侧内部容置有使所述轮壳(13)制动的电磁煞车(16);所述电磁煞车(16)包括活动煞车片(164)、连动片(165)、煞车本体(162)及弹性件,该活动煞车片(164)与所述轮壳(13)的另一侧连动,所述煞车本体(162)安装在车架或马达的不动体上,所述连动片(165)位于活动煞车片(164)与煞车本体(162)之间、可沿所述固定轴(12)的轴向移动,该连动片(165)在电动轮组通电状态通过电磁作用吸附于所述煞车本体(162),实现所述活动煞车片(164)随轮壳(13)从动,所述连动片(165)在电动轮组未通电状态通过所述弹性件的作用抵压于活动煞车片(164),实现所述轮壳(13)转动的制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11),所述固定轴(12)通过该固定架(11)与助行器(2)相连,所述煞车本体(162)安装在固定轴(12)上或安装在所述固定架(11)上,所述轮壳(13)位于该固定架(11)内。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壳(13)内部被分隔成一侧的第一容置空间(132)及另一侧的第二容置空间(133),所述电动马达(14)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31)中,所述煞车本体侧盖(167)、活动煞车片(164)及连动片(165)均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33)中,所述轮壳(13)的外部设有至少一轮胎(135)。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14)包括定子(141)及转子(142),该定子(141)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2)上,所述转子(142)电性连接至轮壳(13)外部的一电力源,且该转子(142)通过减速机构与所述轮壳(13)连接、供电驱动后带动所述轮壳(13)减速旋转,所述电磁煞车(16)与该电力源电性连接。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煞车本体(162)上设有煞车解除器(166),该煞车解除器(166)以拉杆的形式延伸设置于所述煞车本体(162)的外部,通过拉动该煞车解除器(166)拉引所述连动片(165)与所述活动煞车片 (164)分离,实现所述轮壳(13)解除锁定状态。
6.一种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固定轴(32)、第一轮壳(33)、电动马达(34)、第二固定轴(37)、第二轮壳(38)及电磁煞车(39),其中第一固定轴(32)及第二固定轴(37)分别安装在所述助行器(2)上,且第一固定轴(32)与第二固定轴(37)之间相套接;所述第一固定轴(32)及第二固定轴(37)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轮壳(33)及第二轮壳(38),所述电动马达(34)容置于第一轮壳(33)内、驱动该第一轮壳(33)转动;所述电磁煞车(39)包括活动煞车片(394)、连动片(395)、煞车本体(392)及弹性件,该活动煞车片(394)与所述第二轮壳(38)连动,所述煞车本体(392)安装在车架或马达的不动体上,所述连动片(395)位于活动煞车片(394)与煞车本体(392)之间、可沿所述第二固定轴(37)的轴向移动,该连动片(395)在电动轮组通电状态通过电磁作用吸附于所述煞车本体(392),实现所述活动煞车片(394)随第二轮壳(38)从动,所述连动片(395)在电动轮组未通电状态通过所述弹性件的作用抵压于活动煞车片(394),实现所述第二轮壳(38)转动的制动。
7.按权利要求6所述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架(31)及第二固定架(36),所述第一固定轴(32)及第二固定轴(37)分别通过该第一固定架(31)及第二固定架(36)与助行器(2)相连,所述煞车本体(392)安装在第二固定轴(37)上或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架(36)上,所述第一轮壳(33)及第二轮壳(38)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架(31)及第二固定架(36)内,所述第一轮壳(33)及第二轮壳(38)外部分别设有第一轮胎(333)及第二轮胎(3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书贤,未经李书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23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