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5219.9 | 申请日: | 2016-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7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浩;孙素华;朱慧红;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9 | 分类号: | B01J27/19;B01J35/10;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 处理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以Mo和Ni为活性金属组分,P为助剂,载体为无定形硅铝;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MoO3含量为10%~25%,NiO的含量为2%~6%,P含量为0.5%~2.5%,余量为载体。还提供一种上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分布更加合理,利用率高,既降低了催化剂的金属用量,又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负载型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用燃油规范中硫含量逐年下降,加氢脱硫已经成为加工劣质原料生产清洁燃油的主要途径。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决定了整个加氢脱硫过程的经济效益。高活性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可以在缓和的条件下生产低硫的产品,从而延长运转周期和节省操作费用。
加氢脱硫催化剂通常采用第VIB族和第VIII族金属为活性组分,并可以添加多种助剂来提高催化剂活性。目前,世界各国通常采用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就是采用溶液浸渍法,即将活性金属组分担载在载体上,然后通过烘干、焙烧等步骤得到相应的催化剂。这种制备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布在催化剂载体的内外表面上,包括内部深处空隙的内表面上。
CN1872962A公开了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以氧化铝和Y型分子筛为载体,负载活性金属组分镍、钼和钨,即先将拟薄水铝石和分子筛机械混合,在分步负载活性金属组分,能够使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均匀分散,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
CN1339563A公开了一种馏分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催化剂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以钼镍为活性组分,采用碱性浸渍液分段共浸载体,使催化剂上金属分布更均匀,催化剂的馏分油加氢脱硫活性得以显著提高。
CN1289828A公开了一种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催化剂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以W、Mo、Ni为活性组分,添加磷助剂。通过采用分段共浸技术,使得催化剂上的金属分布更加均匀,催化剂的活性,特别是加氢脱氮活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些现有的制备方法,能够使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均匀分散。但催化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活性组分利用率不高,催化剂颗粒内部深处的活性组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催化剂采用金属作为活性组分,其中很多活性金属组分售价昂贵。二是催化剂颗粒内部深处孔道传质困难,淤积大量的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并在高温下发生难以控制的副反应,导致催化剂选择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组分分布更加合理、成本低、催化剂活性高的负载型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以Mo和Ni为活性金属组分,P为助剂,载体为无定形硅铝;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MoO3含量为10%~25%,NiO的含量为2%~6%,P含量为0.5%~2.5%,余量为载体;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布如下:氧化钼分布在催化剂3/4半径到催化剂外表面的含量为总含量的96.0wt%~99.0wt%,氧化镍在催化剂3/4半径到催化剂外表面的含量为总含量的96.0wt%~99.0wt%。
本发明所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具体性质如下:比表面积为160~310m2/g,优选为180~290m2/g;孔容为0.30~0.80mL/g,优选为0.40~0.70mL/g;平均孔直径为5.0~11.0nm,优选为6.0~10.0nm。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含钼化合物、含镍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和水配制同时含镍、钼、磷的共溶性水溶液;
(2)将载体和长链烷烃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在300~450℃下反应1.0~6.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5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