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2542.0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2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吉野真广;舟洼朋树;岛本笃义;伊贺靖展;双木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7 | 分类号: | A61B1/07;A61B1/00;G02B23/24;G02B2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于靖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80044993.1”,申请日为“2012年9月24日”,发明名称为“内窥镜和内窥镜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和内窥镜装置,特别涉及能够进行照明光纤的稳定驱动的内窥镜和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扫描型的内窥镜装置对引导来自光源的光的照明用光纤的前端进行扫描,利用配置在照明光纤周围的光纤束接收来自被检体的返回光,使用经时检测到的光强度信号进行图像化。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21251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扫描型的内窥镜装置:使照明光纤穿过圆筒形状的压电元件的内部,通过使压电元件以二维状变形,使照明光纤谐振,对光进行扫描。
但是,该扫描型的内窥镜装置存在如下课题:由于需要在压电元件的外部将为了进行XY方向的各个扫描而进行了四分割的电极设置在圆周上,并且在圆筒内部设置GND电极,所以,需要高精度地在压电元件上开设贯通孔,但是,高精度地在压电元件上开设贯通孔很难。
因此,在日本特表2010-51394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扫描型的内窥镜装置:在压电元件与照明用光纤的间隙中填充珠子等粘接材料,固定压电元件和照明用光纤并使它们一体化。
但是,在日本特表2010-513949号公报所公开的扫描型的内窥镜装置中,由于珠子等粘接剂的体积较大,所以,因压电元件的发热、照明光的返回光、外部环境变化等,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存在前端部的温度上升、照明用光纤的扫描轨迹不稳定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日本特开2011-4929号公报中提出了检测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温度并进行反馈扫描和算法校正的内窥镜装置。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1-4929号公报所公开的扫描型的内窥镜装置中,为了检测前端部的温度,需要在前端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存在前端部粗径化的问题。并且,在该扫描型的内窥镜装置中,需要在主体装置中设置用于进行反馈控制的控制电路,存在装置成本增大的问题。
因此,为了减少温度变化的影响并稳定地驱动照明光纤,需要减薄用于固定照明光纤的粘接层。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具有:插入部,其被贯穿插入到活体内;光学元件,其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对所述活体照射照明光;受光部,其检测来自所述活体的返回光;驱动部,其使所述光学元件的自由端摆动;以及接合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驱动部之间,具有对应于所述光学元件的直径的贯通孔,所述驱动部具有配置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第1侧面上的第1驱动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第2侧面上的第2驱动部,该第2侧面不同于关于所述光学元件的轴方向与所述第1侧面点对称的面。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窥镜和主体装置,所述内窥镜具有:插入部,其被贯穿插入到活体内;光学元件,其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对所述活体照射照明光;受光部,其检测来自所述活体的返回光;驱动部,其使所述光学元件的自由端摆动;以及接合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驱动部之间,具有对应于所述光学元件的直径的贯通孔,所述主体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生成输出到所述内窥镜的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部具有配置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第1侧面上的第1驱动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第2侧面上的第2驱动部,该第2侧面不同于关于所述光学元件的轴方向与所述第1侧面点对称的面,所述控制部生成输出到所述第1驱动部的第1驱动信号和输出到所述第2驱动部的第2驱动信号,根据振动轴的数量对所述第1驱动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2驱动信号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3A是用于说明供给到致动器的信号波形的例子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供给到致动器的信号波形的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照明光纤的扫描轨迹的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具有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2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塑料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纺织机针捡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