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超热电子能谱的电子磁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0342.1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7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何煦;马云灿;吴兆奎;陈小辉;汤龑;李晓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29 | 分类号: | G01T1/29;G01T1/36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博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5 | 代理人: | 杨晖琼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电子 磁谱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超热电子能谱的电子磁谱仪。
背景技术
对于超热电子能谱的测量,目前一般采用电子磁谱仪。现有的用于测量超热电子能谱的电子磁谱仪,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磁场腔体和感光组件,所述磁场腔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入射孔零件插入孔11和准直孔12,磁场腔体外壳1、外壳上盖2、底部磁体组3、顶部磁体4组组成,整个磁场腔体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状,在入射孔12所在的侧壁开设一个与感光组件相等大小的窗口14,以放置感光组件,感光组件包括成像板5和用于装卸成像板5的活动块15,对于磁场均匀区135 mm × 90 mm、磁场强度10000 Gs的磁场腔体,需要的尺寸为240 mm × 230 mm × 115 mm,而窗口14的尺寸为10 mm × 120 mm,由于这种设备内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较高,窗口14处会引起严重漏磁,从而导致磁场腔体内部磁场的均匀性较差,进而影响测量的精确度,为保证磁场中心磁感应强度的均匀性,需增加腔体壁厚以增强磁屏蔽效应,从而导致电子磁谱仪尺寸、重量的大幅增加,由于用于超热电子能谱测量的电子磁谱仪,要与其他所有实验设备一起放到一个大罐子里(一般称之为真空靶室),对真空靶室抽真空再进行实验,真空靶室里的空间及其承重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电子磁谱仪的小型化、轻量化非常重要。并且,现有的这种电子磁谱仪为了减少漏磁,只开一个窗口14放置感光组件,其检测范围也非常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磁场区域均匀性好、小巧轻便、检测范围大的用于测量超热电子能谱的电子磁谱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测量超热电子能谱的电子磁谱仪,包括磁场腔体和感光组件,所述磁场腔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入射孔和准直孔,
所述磁场腔体的至少两个相邻的侧壁分别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与所述入射孔所在侧壁相邻或相对的侧壁上,每组所述感光组件分别经所述开口插入磁场腔体;
所述感光组件由成像板和与所述成像板相连的支撑板组成,所述感光组件插入磁场腔体后,所述成像板、所述磁场腔体的侧壁以及磁场腔体的上盖形成封闭空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磁场腔体的三个相邻的侧壁分别设有开口,相应设置有三组感光组件,三块所述成像板、所述磁场腔体的侧壁以及磁场腔体的上盖形成封闭空间。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末端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限定感光组件插入深度以及保持感光组件垂直插入;
其中,成像板(imageplate,简称IP板),一般由外层、氟卤化钡层、聚酯支持层组成,支撑板材料为抗磁性的金属或塑料。
本发明的磁场腔体整体结构仍然由外壳、外壳上盖、底部磁体组、顶部磁体组组成,外壳、外壳上盖材料为具有磁屏蔽效应的铁磁性材料,磁场腔体没有开口的侧壁设有入射孔零件插入孔,与之相对的侧壁设有与入射孔零件插入孔同轴的准直孔;
还设置有与入射孔对应的用于插入入射孔的入射孔零件,入射孔零件材料为具有磁屏蔽效应的铁磁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外壳上的开口面积小,有效地减少了漏磁,提升了外壳的磁屏蔽效果;在保证磁场中心磁感应强度的均匀性的情况下,外壳厚度比现有同类设备大幅减小;对于设计磁感应强度越强的此类设备,外壳厚度的降低越显著,由此减小了设备的整体外观尺寸和重量;由于此类设备通常使用在空间有限的真空靶室中,尺寸和重量的减小十分有利于设备的安装和人工搬运。
使用三组感光组件对磁感应强度均匀区形成三面包围,可以接收通过磁感应强度均匀区三条边界的电子,显著增大了电子能量检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磁场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外壳上盖;3、底部磁体组;4、顶部磁体组;5、成像板;6、支撑板;7、限位结构;8、入射孔零件;9、入射孔;10、开口;11、入射孔零件插入孔;12、准直孔;13、电子轨迹示意;14、窗口;15、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2-7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0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树脂拉条机
- 下一篇:一种卫星导航信号信道SCB特性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