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仁用杏种质鉴定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26777.9 申请日: 2016-04-13
公开(公告)号: CN105713981B 公开(公告)日: 2020-06-26
发明(设计)人: 乌云塔娜;包文泉;赵罕;朱高浦 申请(专利权)人: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
代理公司: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代理人: 朱亚琦
地址: 450008 ***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ssr 分子 标记 进行 仁用杏 种质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特异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仁用杏种质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分子标记引物PCR扩增标准种质;利用分子标记引物PCR扩增目标种质,目标种质即为待鉴定的种质;将以上两个步骤得到的扩增结果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检测后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是否一致进行种质鉴定,其中,所用的分子标记选自如下SSR标记,UDP98‑409、UDP98‑406、UDP97‑401、pchgms12、MA039a、MA020a、BPPCT002、BPPCT007和BPPCT008,所述SSR分子标记的正向引物序列和反向引物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18所示。本发明还涉及以上用到的SSR引物以及应用所述SSR引物构建的仁用杏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仁用杏种质鉴定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特异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进行仁用杏种质鉴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仁用杏(Kernel-using apricots)又称“大扁杏”(俞德浚等,1984),属蔷薇科杏属,仁大、出仁率高、饱满、杏仁味香甜或无苦味,是以产杏仁为主的我国特有杏种质资源(张加延和张钊,2003)。目前,生产栽培中主栽品种以优一、三杆旗、围选一号、龙王帽和一窝蜂等品种为主,仁用杏适应性强,栽培范围广,具有经济价值高(张睿和魏安智,2005)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长期以来仁用杏不同地区之间引种混乱或地方品种没有准确学名,且一些品种在形态上类似,传统的形态分类法很难满足仁用杏品种的鉴定,使仁用杏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物种起源、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韩晓颖和梁英海,2009;张靖国和胡红菊,2009)等研究领域,其中,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具有多态性丰富、共显性遗传等优点,在杏资源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R.Sa′nchez-Pe′rez et al.,2005;HediaBourguiba et al.,2010;张淑青和刘冬成,2010;陈娇和王小蓉,2013;Zhe Wang et al.,2014;),但对于仁用杏品种鉴别及指纹图谱构建,在SSR标记基础上研究的报道少见;与此同时,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鉴别白玉扁、龙王帽、一窝蜂和优一等4个仁用杏品种也较困难(王玉柱等,20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利用特异SSR分子标记进行仁用杏种质鉴定的方法,该方法所利用的SSR分子标记鉴别能力强且数量合适,能够覆盖主要仁用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仁用杏种质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分子标记引物PCR扩增标准种质;利用分子标记引物PCR扩增目标种质,目标种质即为待鉴定的种质;将以上两个步骤得到的扩增结果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检测后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是否一致进行种质鉴定,所用的分子标记选自如下SSR标记:UDP98-409、UDP98-406、UDP97-401、pchgms12、MA039a、MA020a、BPPCT002、BPPCT007和BPPCT008,UDP98-409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UDP98-406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UDP97-401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pchgms12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MA039a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MA020a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BPPCT002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13和SEQ ID NO:14所示,BPPCT007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15和SEQ ID NO:16所示,BPPCT008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如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6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