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驱动陀螺及基于该自驱动陀螺的子母陀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24503.6 | 申请日: | 2016-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蔡东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H1/18 | 分类号: | A63H1/18 | 
| 代理公司: | 44215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克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陀螺 基于 子母 | ||
本发明创造涉及陀螺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驱动陀螺及基于该自驱动陀螺的子母陀螺,该自驱动陀螺具有驱动装置,当其作为子陀螺从母陀螺上被弹射出来后着地时触发其驱动装置被触发,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壳体转动,以此增加子陀螺的从母陀螺脱离着地动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陀螺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驱动陀螺及基于该自驱动陀螺的子母陀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110389906.3的公开了一种可分离的组合式玩具陀螺,该陀螺玩具包括了主陀螺(母陀螺)和副陀螺(子陀螺),副陀螺能够安装在主陀螺上,在主陀螺转动过程中,可以通过遥控或者触控的方式使副陀螺从主陀螺上弹射出来,从而使主陀螺和副陀螺各自单独转动。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这种陀螺更具有趣味性,游戏方式也更为多元。
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副陀螺从主陀螺上弹射出来后,其转动速度一般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副陀螺一般是在主、副陀螺一起转动一定时间后才会从主陀螺中脱离出来,转动过程中动能会不断减少,因此脱离时一般动能已经不够高了,另一方面,在副陀螺的弹射、着地过程中,副陀螺自身也会损失一定的动能,进一步导致了速度的下降。因此,在主陀螺和副陀螺分离后,副陀螺一般转动时间比较短,动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作为子陀螺的自驱动陀螺,该陀螺从母陀螺脱离后独自转动时能够具有足够的动能。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一种自驱动陀螺,包括壳体,包括陀脚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受所述陀脚触发而驱动所述壳体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械储能装置,所述机械储能装置在驱动装置受触发时释能而驱动所述壳体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陀脚受按压时触发所述锁定机构,使所述锁定机构锁止所述机械储能装置,或使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机械储能装置解除锁止;所述锁定机构锁止所述机械储能装置时,所述机械储能装置停止释能。
其中,所述机械储能装置是发条,所述锁定机构为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包括离合上盘和离合下盘,所述离合上盘和离合下盘当中,一个与发条的内圈传动连接,另一个与发条的外圈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发条的外圈通过引脚连接所述离合上盘。
其中,所述离合上盘设有沿其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卡位槽或卡位孔,所述引脚沿所述离合上盘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设置,该引脚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发条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引脚的第二端部插入于所述卡位槽或卡位孔中,使所述离合上盘能沿所述引脚移动。
其中,所述发条的内圈与所述壳体相传动连接,所述壳体通过中间传动件与所述离合下盘传动相接,所述陀脚与所述中间传动件传动相接。
其中,所述发条的内圈连接有棘轮,所述壳体设置有棘齿,所述棘齿卡接于所述棘轮中,使所述发条的内圈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中心轴和卡盘件,所述中心轴的顶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该中心轴的底部与所述卡盘件相连接;所述离合下盘设有能与所述卡盘件相配合的卡槽。
其中,所述离合下盘包括主体盘部以及支撑筒部,所述卡槽设于所述主体盘部,所述支撑筒部具有筒腔,该筒腔连通所述卡槽,所述陀脚穿设于所述筒腔中,并与所述卡盘件传动相接。
其中,所述中间传动件还包括有传动柱件,该传动柱件的顶部与所述卡盘件固定连接,所述陀脚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传动柱件相配合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传动柱件的长度,使所述陀脚通过所述传动柱件与所述卡盘件传动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4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