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22124.3 申请日: 2016-04-11
公开(公告)号: CN105749268B 公开(公告)日: 2020-09-11
发明(设计)人: 王琳;吕哲;惠增弟;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9/12 分类号: A61K39/12;A61P31/12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地址: 100085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病毒 疫苗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是将寨卡病毒液灭活后进行超滤浓缩,浓缩的病毒液采用蔗糖密度区带离心,离心产物进行离子交换、浓缩除菌得到寨卡病毒疫苗原液,疫苗原液稀释至总蛋白含量不超过20μg/ml,加入佐剂得到疫苗半成品。本发明制备该疫苗的方法简便易操作,成本节约,生产的疫苗适用于亚洲人种,单位剂量寨卡病毒液免疫原性高,杂蛋白含量低,注射后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用于育龄妇女孕前接种,避免感染寨卡病毒导致新生儿巴西小头症,社会价值和市场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

背景技术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性疾病。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被分离。2007年以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均发现了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发现输入性病例,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国的输入性病例。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

感染寨卡病毒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寨卡病毒疫情中,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伊蚊,近年来与之传播方式相似的登革热输入性疫情持续增多,并在南方部分省份引起了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随着与相关国家或地区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的可能。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即使通过防止蚊虫来预防寨卡病毒侵染,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极大难度,尤其随着夏季的到来,蚊虫密度增加,根本无法完全防范蚊虫叮咬,因此,通过疫苗进行预防成为未来消灭寨卡病毒的有效手段。

2016年3月1日WHO发布寨卡风险通报,关于寨卡病毒传播和潜在并发症方面的风险提供暂行指南。虽然1952年已经在人类中首次发现了寨卡病毒,但很少有关于疫情的记录。自2015年来寨卡病毒主要在美洲暴发疫情,传播加剧,而且这一期间的小头症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比率也出现上升。自2015年来巴西出现数十例小头症新生儿,为了尽量减少疫情的扩大和对人群的危害,WHO提出应加强对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发。然而目前为止尚无寨卡疫苗问世,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有待研究。

由于寨卡病毒在本次疫情中突然暴发,虽然自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分离出寨卡病毒,但是鲜有文献描述寨卡病毒,其培养工艺、纯化工艺以及制剂工艺尚为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预防寨卡病毒侵染,同时更好的实现优生优育的目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人群接种,尤其对于育龄妇女,以有效防范寨卡病毒的侵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2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