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头灯模块的发光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13051.1 | 申请日: | 2016-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7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罗元璟;于庆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联嘉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S41/25;F21S41/30;F21S41/40;F21V7/00;F21V5/04;F21V1/00;F21W102/13;F21W107/1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 地址: | 52385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罩 挡片 反射体顶部 投影透镜组 发光结构 发光组件 反射体 车用 头灯 凸点 反射 挡光 车辆驾驶 反射斜面 配光图案 接合 弧形状 透射 投射 防眩 凸向 折射 清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头灯模块的发光结构,其中包含具有反射面的反射罩,基座位于反射罩下方,基座的后端连接至反射罩且具有发光组件,设置在基座前端的挡片中心是弧形状并凸向基座后端,第一反射体顶部具有一反射斜面并设置在基座前端及位于挡片后方,且位于挡片中最凸点靠车辆驾驶者方向的一侧,第二反射体顶部具有一挡光斜面并设置在基座前端及位于挡片前方,且位于最凸点的另一侧,投影透镜组则接合至基座前端,以使发光组件投射至反射罩的光线经挡片及第二反射体所透射与第一反射体所反射到投影透镜组中,经折射形成可防眩及清晰的配光图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的发光结构,特别是一种安装在车辆前侧的灯具模块,凭借两种不同的反射结构以形成不眩光且清晰的配光图案的车用头灯模块的发光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前侧的灯具模块又可称作为头灯(Headlight),其中所具备的光源,随着近年的节能环保的诉求及行车时的发光效率,渐渐往发光二极管头灯(LED Headlights)发展,使用发光二极管头灯的频率逐渐升高。发光二极管头灯的发光结构需使用遮板或挡板通过透镜的成像,形成清楚的明暗截止线(Cut-off line),避免对于对向来车产生眩光,但也因为遮板或挡板而阻碍了发光二极管头灯的使用效率,而降低了光源的使用效率。
美国专利第8746941号,其中在车灯发光结构中,前端挡光的挡板或遮板上设立一凸起部,凸起部可以将光遮蔽,并使所形成的配光图案中部分区域截止线下降,而不会对对向驾驶产生眩光,但缺点则是所形成的截止线会模糊不清;美国专利第8287165号、第7722232号及欧洲专利第2187116号,其中也设立一凸起部或凸条,以减弱对对向驾驶的眩光,使得所投射出的光符合法规的规定,但缺点是所照射的亮度会明显偏暗,影响自身驾驶者的辨识;美国专利第8092059号,其中凭借发光结构的前端形成一斜面,以将对向驾驶端所产生的光遮蔽,以符合法规,但缺点也是将投射至对向的光遮蔽,连带影响驾驶者前方所投射的光的亮度变暗许多;美国专利第20100309679号,其中也于发光结构的前端形成一斜面作遮光,但提供两个光源的成本太高,且没有补光结构会使暗区太弱,而不能通过法规要求;美国专利第8820993号,其中利用一凹洞结构,将光投射出以改善光强度,并使截止线的对比度下降。
承接上段,现有的车灯技术中,所揭示的技术多以改善眩光问题为主,避免对对向驾驶产生眩光,但却容易减少自身车灯的发光效率及光的照射强度,光的照射强度不足则会使明暗截止线变得模糊不清,及容易减低对于自身路面的辨识度。因此,本发明有鉴于现有技术及现有车灯技术的缺失,提出了一种车用头灯模块的发光结构,以减弱对向车道的眩光及增强自向车道的光强度,并形成清晰的明暗截止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车用头灯模块的发光结构,在符合法规的情况下,灯光投射在地面上时,会减弱对于对向来车的眩光,以避免会车时,对向来车的驾驶会产生太刺眼的光线;以及,增强自向车道的光强度,避免因为减弱对向车道的光线而影响自身车灯的光强度,使自身驾驶仍然可以清楚辨识前方的道路状况,以提升夜间的行车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车用头灯模块的发光结构,安装于车辆前侧的照射灯具中,凭借光的反射及折射,于前方地面投射出一配光图案,以供车辆驾驶作照明之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头灯模块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反射罩,其内侧具有一反射面;
一基座,其设置于该反射罩下方,且该基座的后端与该反射罩相连接,该基座的后端具有一发光组件,以作为第一焦点的位置,且该发光组件投射出光线至该反射罩,并凭借该反射面反射至该基座上,以作为第二焦点的位置;
一挡片,其设置于该基座的前端,该挡片自该基座的前端两侧逐渐往中心延伸以成一弧形状,并凸向该基座的后端,且该挡片的最凸点位于该第二焦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联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联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3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