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3748.7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飞;焦华喆;刘泽军;徐海宾;郑晓娟;王立平;赵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弱 夹层 岩质边坡 防治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所述防治结构包括复合承载桩体、桩体顶部连接梁、锚索体系和格构框架,所述复合承载桩体与桩体顶部连接梁连接,锚索体系将格构框架和复合承载桩体连接形成加固结构。复合承载桩体的承载台将上部部分岩体的重量通过复合承载桩体主桩体传递给下部岩体,位于软弱夹层中的锚索锚固于复合承载桩体中有效限制了软弱夹层发生挤出破坏。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利用复合承载桩体的加固结构可有效防治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失稳破坏难题,结构合理,受力明确,持久稳定,特别适用于高陡软弱夹层边坡的加固,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水利工程领域,是一种边坡稳定性的防护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含软弱夹层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山区、丘陵地段修建高速公路或铁路工程时,常形成一些高陡的边坡工程。对于一般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边坡工程,采用常规的加固方法,如喷锚、格构梁或抗滑桩等措施即可。但对于含有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来说,采用常规的加固方法很难长期凑效,原因在于这类岩质边坡破坏的特点是,软弱夹层在上部坚硬岩体的压力作用下向临空方向缓慢挤出,随着软弱夹层向临空坡面处挤出剥落,上部岩体的支撑被消弱而产生拉裂破坏,导致软弱夹层岩体发生挤出剥落破坏,而上部坚硬岩体发生拉裂破坏,如此反复循环使得坡体逐渐失稳破坏。
对于这类结构的边坡工程,在上部岩体的长期重力作用下,如果采用单一的锚索加固处理,在软弱夹层中的锚索会随着夹层岩体的整体移动而向外挤出从而导致加固的失效;如采用单一抗滑桩加固,则桩前和桩间软弱岩体容易挤出造成治理失效。由此可见,传统常用的加固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含有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永久稳定性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自身失稳机理出发,建立适合该类边坡的合理治理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边坡工程加固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该防治方法可以对含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进行很好的加固,能够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从整体上增强软弱夹层边坡的稳定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用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结构包括多根复合承载桩体、桩体顶部连接梁、锚索体系和格构框架。
所述多根复合承载桩体呈圆形,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分两排布置在坡体内部,桩体从坡顶向下延伸穿透软弱夹层岩体,并向下延伸到边坡坡体的稳定岩体内一定深度。
所述桩体顶部连接梁将多根复合承载桩体顶部用钢筋混凝土梁刚性连接在一起,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为方形,截面宽度与复合承载桩体直径一致,截面高度一般在60-80cm。
所述锚索体系分为端部锚固在坚硬岩体中和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两种,所述端部锚固在坚硬岩体中的锚索一端在坚硬岩体中锚固受力,另一端与格构框架固定;所述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一端固定在复合承载桩体中,另一端与格构框架固定。
所述格构框架为坡体表面支护结构,由混凝土梁组合成的方形或菱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混凝土梁采用方形截面。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防治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施工复合承载桩体浇筑孔,在拟开挖的边坡顶部位置施工形成复合承载桩体浇筑孔,孔深要穿透软弱夹层并进入下部稳定岩体一定深度。
(2)分步开挖坡体,从原地面按照设计坡度分步开挖形成坡体。
(3)施工锚索孔,当分步开挖到设计锚索标高位时施工形成锚索孔,在坚硬岩层中的锚索只需施工一定深度即可,而软弱夹层中的锚索孔要与复合承载桩体孔相通,以便锚索锚固于复合桩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3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海洋平台自升式桩腿的升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物地基组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