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3748.7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飞;焦华喆;刘泽军;徐海宾;郑晓娟;王立平;赵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弱 夹层 岩质边坡 防治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用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结构包括复合承载桩体(1)、桩体顶部连接梁(2)、锚索体系和格构框架(4);所述的复合承载桩体(1)由复合承载桩体的主桩体(1-1)和复合承载桩体的承载台(1-2)组成,所述复合承载桩体的承载台(1-2)设置在软弱夹层中,顶部与上部硬岩底面良好接触对上部岩体起支撑作用,所述复合承载桩体的主桩体(1-1)顶部与桩体顶部连接梁(2)连接,底部伸入下部稳定岩体一定深部,所述复合承载桩体的主桩体(1-1)用于锚固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5-1);所述锚索体系由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5-1)和端部锚固在坚硬岩体中的锚索(5-2)组合,所述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5-1)位于边坡的软弱夹层中,一端锚固于复合承载桩体(1)中,另一端锚固于格构框架节点(4-3)中,所述端部锚固在坚硬岩体中的锚索(5-2),一端在坚硬岩体中锚固,另一端锚固于格构框架节点(4-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顶部连接梁(2)将多根复合承载桩体(1)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框架(4)由格构框架纵梁(4-1)、格构框架横梁(4-2)和格构框架节点(4-3)组成,所述格构框架(4)通过格构框架节点(4-3)与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5-1)和端部锚固在坚硬岩体中的锚索(5-2)连接。
4.一种用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防治结构的施工方法,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复合承载桩体(1)的浇筑孔,所述复合承载桩体(1)的浇筑孔包括复合承载桩体的主桩体(1-1)的浇筑空间和复合承载桩体的承载台(1-2)的浇筑空间,复合承载桩体的主桩体(1-1)的浇筑空间向下伸入稳定岩体一定深度;
(2)分步开挖坡体,从原地面按照设计坡度分步开挖形成坡体;
(3)施工锚索孔,包括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5-1)的孔和端部锚固在坚硬岩体中的锚索(5-2)的孔,其中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5-1)的孔要与复合承载桩体(1)的浇筑孔相通;
(4)锚索内部端头锚固,当边坡开挖到设计要求时,将锚索穿入锚索孔进行锚固,其中端部锚固在坚硬岩体中的锚索(5-2)锚固于岩体中,端部锚固在复合承载桩体中的锚索(5-1)锚固于复合承载桩体(1)中;
(5)浇筑复合承载桩体(1)的混凝土,当锚索锚固结束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复合承载桩体(1);
(6)桩体顶部连接梁(2)施工,待复合承载桩体(1)初凝后,在顶部施工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桩体顶部连接梁(2);
(7)格构框架(4)施工,在坡体表面架设格构框架(4)的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格构框架(4);
(8)锚索紧固,待复合承载桩体(1)和格构框架(4)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锚索将其锚固于格构框架节点(4-3)中形成加固体系;
(9)坡体绿化,根据需要可在格构框架(4)的网格中植草绿化,美化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37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海洋平台自升式桩腿的升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物地基组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