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81277.8 | 申请日: | 2016-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5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梅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装置 豆浆制作 粉碎刀具 营养的 豆浆 胰蛋白酶抑制剂 电机带动 电机停止 粉碎阶段 粉碎物料 加热阶段 体内液体 停止加热 加热杯 总热量 安全 杯体 千焦 失活 制浆 脲酶 电机 辐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提供电机、粉碎刀具、加热装置及杯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粉碎阶段:包括电机带动粉碎刀具旋转粉碎物料的步骤、及电机停止工作的步骤;(2)加热阶段:包括加热装置加热杯体内液体的步骤、及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的步骤;所述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中所述加热装置辐射的总热量为Q,所述制浆总量为V,Q与V的比值为300至800千焦/升。如此,使豆浆中的脲酶及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充分失活,从而使得豆浆更加营养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豆浆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豆浆的制作原理为,通过机械外力打破大豆细胞的原有结构,致使大豆细胞壁破坏,大豆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溶于水形成乳黄色的乳浊液。
为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期望制浆时间越来越短,但豆浆中存在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等必须经过充分的热作用才能灭活,否则,豆浆中存在活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等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等风险情况。因此,本申请人针对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灭活的条件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安全营养的豆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提供电机、粉碎刀具、加热装置及杯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粉碎阶段:包括电机带动粉碎刀具旋转粉碎物料的步骤、及电机停止工作的步骤;
(2)加热阶段:包括加热装置加热杯体内液体的步骤、及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的步骤;
所述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中所述加热装置辐射的总热量为Q,所述制浆总量为V,Q与V的比值为300至800千焦/升。
所述粉碎阶段在液体温度为80℃以下进行,Q与V的比值为300至700千焦/升。
所述粉碎阶段在液体温度为80℃以上进行,Q与V的比值为400至800千焦/升。
所述粉碎阶段发生在液体温度为80℃以下,同时所述粉碎阶段还发生在液体温度为80℃以上,Q与V的比值为350至750千焦/升。
所述杯体内的液体温度保持在80℃以上的时间总和为10至30分钟。
所述杯体内液体温度为90℃以上的保持时间为2至10分钟。
所述加热阶段中伴有电机带动粉碎刀具旋转的搅拌步骤。
所述电机停止工作的步骤中伴有加热步骤;或者所述电机带动粉碎刀具旋转粉碎物料的步骤中伴有加热步骤;或者所述电机带动粉碎刀具旋转粉碎物料的步骤和所述电机停止工作的步骤中均伴有加热步骤。
所述粉碎阶段中电机带动粉碎刀具旋转粉碎物料的时间为180至540秒。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安全营养的豆浆制作方法中所述加热装置辐射的总热量为Q,所述制浆总量为V,Q与V的比值为300至800千焦/升。本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当吸收足够的热量时脲酶、胰蛋白酶等才能完全失活,使豆浆完全熟化,并且保证安全且营养。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大多属于蛋白质类,如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脲酶,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具有足够的热量才能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变性,最佳吸热为300至800千焦/升,当总热量Q与浆液体积V的比值Q/V小于300千焦/升时,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脲酶还没有充分灭活,活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等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等风险情况;当大于800千焦/升时,豆浆吸热较高,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淀粉等成分的焦糊化以及蛋白质的褐变,影响豆浆营养及感官品质,同时也会影响制浆周期及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1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